刚刚过去的2013年,是长安区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重要一年,这一年,区委、区政府扭住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以团结和谐为第一动力,以执政为民为第一追求,以干部作风为第一保障,全区呈现出产业快速升级、经济总量增长、社会财富聚集的可喜局面。预计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0.43亿元,其中税收占比达到78%;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0亿元,同比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549亿元,同比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22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73元。长安已阔步迈入全市经济强区行列。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起步之年,也是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的关键之年,长安区将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稳中求进、提质增效、勇于突破的总基调,围绕社会和谐、城市宜居的新要求和三个长安发展主题,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发展各个领域和环节,立足五园、两城、两区、一基地重点区域,持续加大投资额度和产业培育力度,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国际化大都市新型城区加快建设。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扩大投资实现新突破。紧紧围绕产业培育、城乡建设、生产文明、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长安区将启动重点建设项目309个,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同时,继续将发展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采取片区化招商形式,加快引进一批体量大、业态新、效果好的优质项目,确保全年实际利用內资35亿元,外资3200亿美元以上,不断增強区域经济发展后劲。
突出优势产业培育,稳中提质打造新亮点。要按照做精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支持秦岭花卉园提档升级,精心抓好子午千亩精品设施农业园和长安现代农业物流园建设,努力力争将U型核心区打造成西部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典范;要做优做大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奥特莱斯商务社区、万科城商业区、长安汽车产业园,启动实施海宁皮革城建设,确保民生百货长安店、城南新天地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营业,促进全区产业结构加速调整。
狠抓合作共建开发 ,新型工业开创新思路。合作共建区是长安区跨越发展的重要依托,要牢固树立 大长安的发展意识,不断加强与高新、航天、沣东合作共建,实现更高层次的共建共赢。全力支持三星电子产业园和长安通讯产业园规摸建设,确保12英寸闪存芯片项目和中兴新软件等项目顺利开工投产;协助航天基地完成二府井等4个村整村拆迁,力促总装26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建设,不断扩大与航天基地合作共建成果。同时,继续加快常宁新区核心区、引镇现代物流园、东部新型建材基地等自主园区建设,形成区域新的工业经济增长极。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山水长安展现新魅力。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位置,快速推进潏河湿地公园建设,全面启动53公里浐河流域防洪综合治理,加速构建山水相映、水城共生的生态名区。要抢抓植树造林有利时机,完成6.75公里马鸣公路绿化带和36公里长安绿道建设任务,建成郭社一兴隆1600亩生态片林。同时,加强对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燃煤锅炉、餐饮企业油烟排放等问题综合整治,铁腕执法、铁面问责、严查重罚,让市民呼吸上新鲜空气,感受山水长安的生态魅力。
加强城市精细管理,幸福宜居营造新环境。要充分发挥《城市规划设计导则》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的关键作用,细化城市建设管理标准,努力从源头上消除车辆乱停乱放、建筑立面混乱等管理难点。落实属地化管理,逐步将市容、市政、交通、治安和社会事务等服务功能纳入网格,实行小区域、网格化、模块化管理。大力开展渣土车违规拉运等8项集中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乱搭乱建、乱栽乱种行为。持续推进缓堵保畅,把这项改善民生、建设和谐宜居城市的重要工作抓出成效。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幸福宜居城市环境。
大力建设新型城镇,城乡发展实现新格局。要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科学布局、绿色发展、文化传承的要求,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因地制宜,错位发展,彰显特色,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高起点推进滦镇省级重点示范镇建设,高标准编制五台小城镇建设规划,有效带动周边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加速形成以城带乡、城乡联动的发展新格局。要强力推进12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启动5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建设5个以上片区化公共服务社区,打造秦岭休闲旅游古镇和最美乡村。
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村环境展现新面貌。要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完成103个新农村市级重点村建设任务,建成砲里至南横线、王曲至城南大道等3条连接公路,完成2条县道提升改造任务,硬化村内道路50万平方米,持续改善农村出行环境。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确保1.2万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新建和改建农村供水工程30处,解决3.5万人饮水困难问题,让百万群众共享改革发展带来的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