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这是灞桥区人社系统干部职工遵循的共同“信条”。今年来,灞桥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群众最关注的就业、社保、维权等工作为着力点,转变作风,创新管理,优化服务,提升标准,汇民意、解民忧、促民生,用工作实绩谱写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建设的民生之歌。
城乡统筹筑牢社会保障惠民网
一个外来务工人员也能参加城镇居民医保,而且报销了2万元,马建梅成了直接的受益者。家在外地的马建梅在灞桥打工,一家三口长期居住在十里铺社区。在区人社干部的政策宣传和积极动员下,非灞桥户籍的马建梅和儿子在十里铺社区参加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011年9月马建梅的儿子患病,在西京医院住院治疗花了12万元,经医保中心按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审核报销了2万余元,大大减轻了她的经济负担。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作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国家试点区,近年来,灞桥区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保障体系,在实现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应保尽保的同时,灞桥区大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医保问题,通过政策宣传,目前,像马建梅这样的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在灞桥区参加城镇医保的已有3000余人。
养老保险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灞桥区社保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征地农民社保政策逐步到位,相关管理办法不断完善,仅今年一年就有8000多失地到龄老年农民享受到了养老保险补助。同时,重点解决曾在城镇集体企业参加工作但没有办理养老保险人群的社保问题,使辖区6000多名群众纳入到社保保障体系。此外,为了维护职工利益,他们全面实行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四保联审”制度,避免企业不给职工全面参保,从而更好地维护了劳动者的权益……如今,灞桥区的社保工作全面开花,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8.9%。今年8月以来,随着辖区首批14.6万张社保卡的发放,东城百姓更是步入了“新社保时代”。
创业引领圆了困难群众就业梦
如果不是小额担保贷款,28岁的胡虎子可能还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胡虎子是洪庆街道吴肖亚村人,虽然身有残疾但小伙子自强不息,希望能通过创业改变人生轨迹。灞桥区人社局得知情况后积极为其提供免费培训指导,先后发放创业贷款累计50余万元,帮助其创办起了“虎子养鸡场”。如今,养鸡场不仅带动了村里20多名残疾人就业,也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进行养殖的同时,虎子还拓展观光农业、农家乐和会议接待业务,生意越做越红火,成为洪庆地区有名的“创业明星”。
胡虎子只是灞桥区众多创业明星中的一员。近年来,灞桥区人社局通过政策上引导、经济上扶持、法律上维护等措施,深入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使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圆了自己的“创业梦”。今年以来,已累计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1999万元,帮助1501人实现创业,带动9006人就业。
帮扶创业是惠民之策,解决就业则是利民之本。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灞桥区白鹿原大学城学生人数逐年加多、失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多,就业需求逐年加大,区人社局广大干部走出机关,走向基层,积极开展就业服务“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把好职位送到群众家门口。去年以来,灞桥区人社局多次和辖区高校对接,举办“未就业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座谈会,制定八项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利用农村庙会期间人员密集的时机,先后在灞桥街道香胡湾村、新筑街道陆西村召开失地农民专场招聘会,组织40余家企业参会,提供岗位1500余个,帮助495名失地农民走向工作岗位。为解决社区困难人群和下岗职工就业,灞桥区人社局积极走访社区,通过建立就业困难人员信息库消除“零就业家庭”,为社区开发公益性岗位184个,帮助3036名失业人员走上了工作岗位。
掌握一技之长才能更好的就业。灞桥区人社局大力实施“万人计划”培训工程。新批设“灞桥区农民培训基地”及“白鹿原现代农业实训基地”两家培训机构,与第三污水处理厂等企业开展订单式培训,在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中大力开展家政保洁、母婴护理、汽车驾驶等专项技能培训,在洪庆、狄寨地区开展农家乐、樱桃种植等特色产业培训。今年来,共举办技能培训20期,创业培训25期,实施“万人培训”计划160期,培训人数10030人,带动7600余人走上了工作岗位。
为进一步突出高层次人才的引领带动作用,培养更富活力的人才队伍,灞桥区人社局组织实施“五〇五〇一带一”培养计划。即从2013年开始,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遴选50名卫生、教育、农业等行业的领军人才,三年内培养50名学员,让他们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行业标兵,从而达到2016年时有100名人才贮备的计划。
一线调解,当好务工人员“娘家人”
“农民工朋友没拿到工钱,监察队员就不能休息”,正是凭着对农民工朋友的负责,灞桥区人社局在“项目多、工地多、外来人员多”的情况下,实现了农民工群体性上访“第一时间介入,第一时间处理,第一时间平息”的良好局面,并在省、市劳动监察工作会议上多次交流发言。
近年来,灞桥区人社局深入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工作,在9个街道设立监察中队,在31个社区设立监察工作站,在64个主要建筑工地设立工作台账,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劳动用工监控网。同时,坚持把劳动保障监察作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主渠道,不断推进机构标准化、执法规范化、人员专业化建设。1月至今,以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为重点,开展劳动保障监察专项行动5次,为3807名农民工挽回经济损失3347万元。
关口前移,重视在基层一线解决劳动纠纷,力争将矛盾控制在萌芽状态。灞桥人社局先后成立了西安北方庆华机电有限公司人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基层调解组织97个,健全民办高校劳动纠纷协调机制,1月至今,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3件,结案195件,结案率达到96%,劳动关系持续保持和谐稳定。
转变作风创新管理促服务
面对每天数以百计的办事群众,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工作作风才能提供优质真诚的服务。灞桥区人社局创新管理,坚持把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并通过“开门干工作”自觉接受各界监督,广泛听取意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结合全区“转变作风、提升效能、狠抓落实”主题教育活动,严格执行签到、签退、请销假制度,执行服务承诺制和首问负责制;建立局领导带班值日制度,带班领导及时处理当天的群众投诉、解答群众的疑难;制定违纪人员处罚办法和临聘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以制度的约束建立严格管理的长效机制。为了密切和群众的联系交流,人社局建立了定点联系制度,即全局每个领导联系一至两个街办,每个科级干部联系一个社区,每名党员联系一户困难群众,进行定期走访调研,让惠民政策走出办公室、走到群众身边。
作为民生大口、服务部门,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是灞桥区人社局的一项重要工作。灞桥区人社局长期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基层群众担任廉政监督员监督工作纪律,并组织座谈、走访群众收集意见建议,仅今年就走访群众300多名,收集并采纳意见建议30多条。区人社局及时吸纳,健全完善了高效快捷的服务体系,集职介、社保、劳动监察25项便民业务在人力资源服务大厅“一站式”办理,并实行AB岗,确保工作时间时时有人在岗。在全区9个街道31个社区实现了职业介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保等业务的网络化办理,办事效率越来越高,得到广大群众的好评。
灞河奔流逐浪高,东城建设正当时。灞桥区人社局将继续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创新机制”的工作主线,凝心聚力,真抓实干,服务群众,惠及民生,为灞桥国际化大都市生态城区建设谱写更加响亮的民生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