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好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问题,是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问题。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长安区从区情实际出发,以优化区域人居生活环境、改善贫困群众发展条件为目标,坚持走移民搬迁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的新路子,充分运用移民搬迁政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占补平衡政策,严格按照合理规划、统一建设、集中安置的思路,合理选择新址,高起点建设一批新型农村社区,力争用3年时间完成所有村庄整村移民搬迁,彻底改变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帮助山区群众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在山上生活确实不方便,吃水靠挑、沟通靠吼、出门靠走,生活来源基本上是守着土地靠天过日子。今年52岁的蔡田利,是长安区五台街道小马杓村人,祖孙三代居住在山里,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今年初,区上将小马杓村列入移民搬迁规划,按照计划明年的这个时候蔡田利一家人就可以搬进漂亮舒适的新房子。蔡田利高兴地说,电灯、电话、电视、自来水一应俱全,生活环境一下子改变了,就连孙子的上学问题也解决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像蔡田利一样即将搬离深山住进新房的群众,在长安区还有很多,他们居住在秦岭北麓深山地区,地理位置偏僻,生产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生活条件艰苦。政府的移民搬迁对他们来说,不仅是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更重要的是养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通过一转、二选、三引、四补、五出、六返的有效措施,破解了移民搬迁资金难题,走出了一条政府、群众与市场三方联动、一体多赢的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
资金筹措是移民搬迁的一大难题。长安区积极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将节约的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转换为城镇建设用地指标,用出让的土地收益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努力开创出一转、二选、三引、四补、五出、六返的工作模式。长安区结合区情实际,充分认识到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山区村庄占地较多、有建设用地指标、多年闲置、基本没有盘活,城市寸土寸金、建设用地指标非常紧张,必须始终把区位条件作为决定土地价值的关键因素,通过积极稳妥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政策,让土地在山区和城市之间合理流动,聚集更多的社会资金,真正达到让土地下山进城、让资金由城返乡的目的。
选好移民搬迁的村庄,先搬哪个村,后搬哪个村,直接关系到移民搬迁特别是增减挂钩政策的顺利实施。长安区把生产生活最贫困、对生态环境影响最突出、村组干部最硬棒、群众愿望最强烈和村庄面积比较大作为确定移民搬迁村庄的组合标准,特别是充分考虑旧村的面积,只有旧村的面积比较大,才能整理出较多的土地,得到更多的土地收益,更好地促进移民搬迁,为以后的工作摸索路子、积累经验。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长安区把秦岭北麓深山村的五台街道罗汉坪村、老龙桥村等7个村作为试点村,除过新村安置面积,可预留520余亩建设用地指标,为移民搬迁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群众是移民搬迁和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的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有效避免政府热、群众冷,剃头担子一头热的问题。
切实维护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最终目的。长安区组织街村干部深入村组农户和田间地头,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地做好群众工作,确保入户走访、政策宣讲、对比算账、释疑解惑和征求意见率达到五个百分之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对原村庄宅基地、道路、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及其他附着物丈量、登记和评估时,挑选部分公道正派、德高望重的党员和村民代表全程参与,主动接受群众监督。从而真正赢得了搬迁村党员、干部、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同时,扎实做好补偿赔付工作,长安区牢固树立移民搬迁是最大的政治任务、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发展工程,宁可政府过紧日子,也决不让每一个群众吃亏的思想,在严格遵守上级相关补助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0%。在土地收益未到位的情况下,提前拨付五台街道1亿元用于石砭峪社区启动建设,先期拨付1400万元用于前期征地、附着物赔偿等事项,努力让广大群众生活有保障,失地不失利。
■既要建好房,又要解决好产业开发和生存发展问题。使移民户生活有保障、生产有项目,致富有门路,真正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紧紧围绕解决贫困人口脱贫和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的目标,长安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率先垂范,带头深入对口帮扶村,与村组干部及群众代表共商脱贫致富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扎实开展扶贫帮困工作。年初,全区2008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按照帮扶到户、一包到底原则,采取一包一和一包二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村组包户帮扶2065户7887名贫困人口。同时,区级106个部门和街道的1229名干部,按照部门包街道、干部包户的方式,对12887名贫困人口中的5000名低收入人口,从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等方面进行对口帮扶,确保移民户的生活有保障,生产有项目,收入有增长。
为提升帮扶效果,长安区还印制了《长安区副科级以上干部包户扶贫手册》和《部门包街道干部包户扶贫手册》,并为每名包户扶贫的干部配发了《干部包户扶贫工作记实手册》,要求每月进户两次,认真填写记实手册,如实记录帮扶措施,确保各项扶贫开发工作任务圆满完成。截至目前,共为帮扶贫困户帮扶资金109.7万元,帮扶村硬化村内道路1.7万平方米、修建排水渠3500米、硬化村级文化广场2400平方米,同时,扶持群众养猪180头、养鸡3500羽、养蜂120箱、发展果树465亩,提供就业信息692条、解决就业678人,帮助群众解决就医、低保、住房、生活等实际困难753件,确保12887名贫困群众到年底全部达到脱贫线。
让农村得到长足发展,让广大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让秦岭北麓生态得到有效保护,作为新农村安居工程建设的一种典范、一种样板,一条适合山区扶贫移民搬迁工作特色机制的新路子已在长安形成。青山绿水、洋楼别墅,更有明清风格建筑,人均面积三四十平方米,连城里人都羡慕向往的居住环境,对于长安区高寒偏远的群众们来说,将成为近在眼前的美丽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