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优服务融合发展
新年新气象。阎良区紧抓国家发展改革试点区、省市共建大西安、市上支持副中心和渭北工业区建设等机遇,以项目为载体、以创新为动力、以服务为保障,促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工作和项目实现突破性进展。
加快发展的机遇叠加。从国家层面来看,出台和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1号文件)、《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十大行业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等,都明确了航空产业在国家整体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一系列支持航空产业发展的政策。从省市支持层面看,省上制定的《航空产业发展规划(20082020)》、《环保产业发展规划》均把阎良确定为发展重点,在关中城际铁路规划中,优先建设西安至阎良段。西安市把阎良定位为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渭北工业产业聚集重要版块,赋予阎良疏解主城区人口,承接主城区产业转移,推动西安经济向渭北辐射的历史使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工业发展、支持副中心城市建设的政策措施。
继续深化融合借力发展。坚持统一规划、融合发展、园区支撑、分区实施,携手航空基地,全力加快航空工业组团建设,吸引国内外航空产业要素聚集,加快工业集群化发展。与驻区单位建立多层面、零障碍、一体化的融合对接机制,共同争取重大项目布局,共同推进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共同唱响中国航空城品牌,建设军民融合、军地融合的典范。
牢固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理念,实行全员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借力中航工业、中铁二十局等大集团、大企业,争取更多的龙头带动型项目落户阎良。
工业发展扶持措施逐年加强。
一是政策扶持。于2009年4月、2011年4月、2012年6月相继推出了《阎良区招商引资优惠激励办法》、《阎良区推进园区发展优惠政策》和《阎良区促进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扶持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二是财政支持。区政府相继设立了阎良区招商引资奖励基金、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等用于入园工业企业、规模企业以及企业的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等的扶持。与市工信委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每年将有2000万元用于扶持工业发展,其中:园区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区财政列支1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区财政列支1000万元。
三是税收返奖。对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除享受国家和省市有关优惠政策外,从合同签订之日起给予853的税收返还奖励,即:第一年企业所缴税收留区部分的80%奖励给企业,第2、第3年分别按50%和30%的比列进行奖励。
四是投资环境优化。建成了集投资服务、行政审批、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政务大厅,对来区投资的工业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实行保姆式服务。对工业园区实行独立管理、封闭运行,对区级权属以内的各种规费全部免收,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和吸引力。
打造环境宜人、配套完善的生态型副中心城市。阎良继续加大城市改造力度,将建成新配水厂,完成城区33公里供水管网改造;建成小良市政广场,建设荆山休闲广场,实施张大夫村、安装三处南院、迎宾路中段东侧改造;推动西飞三、四、七区整体改造;完成延安街、人民路等3条道路点亮和荆航四路等8条道路绿化;实施迎宾路南段、人民路东段、高速路出入口景观提升,建成绿地广场4个。不断完善服务业,支持航空基地建设西部车城和生活服务配套项目;引进好梦来淘宝市场,实施天域商业中心、胜利铭舫和蓝天商城项目;积极引进屈臣氏、海底捞、星巴克、崇尚百货等知名连锁品牌。
继续推进国家级生态区创建。开展三年大植绿行动,建成西阎二级公路阎良段绿化景观长廊,实施三化一片林村庄10个,新增造林3300亩;支持西飞公司实施节能改造;实施PM2.5监测,全面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坚持生态修复和生态开发并重,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治理先行、有序开发,编制完成两河一塬治理规划,启动石川河河堤改造和滨河路、生态廊道、湿地公园建设,实施荆山都市森林公园、生态博览园项目,用35年时间,建成两河生态走廊环抱、荆山绿色屏障保护的生态体系;支持航空基地加快清河综合治理,着力构建水润灵动、大气秀美的生态环境。
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坚持属地管理、重心下移、职责明晰、权责对等,积极推进城市执法管理智能化、层级化、标准化、网格化,努力打造阎良城区时尚典雅、村镇文明整洁的新形象。
完善交通设施、着力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城市。2012年阎良区积极协调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对西禹高速阎良收费站进行扩建,增加6个车道,最后使出入口数量变为10车道,考虑到航空城拖运飞机部件的特殊需要,增设一条6.5米宽的超宽车道;成功实施了西阎二级公路建设项目,改变了在阎良东西方向缺乏二级以上骨架道路的历史。目前上述两个项目全部完工。
今年将全力保障西阎城际铁路项目和210国道、106省道迁改项目快速推进;争取实施阎油路关山至临潼段二级公路项目和阎良至富平深陕工业园连接线项目等;建成城东客运站和公交客运智能调度管理服务平台,筹备开通西阎公交和阎良至关山城市公交,着力构建内畅外通、多元便捷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