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小馒头连着千家万户。为让广大市民吃上安全、营养、放心的馒头,长安区正在加快建设完善的放心馒头供应体系。记者日前深入生产企业和销售网点实地采访,了解放心馒头生产流程与销售情况。
记者在群众厨房长安区加工中心看到,进入生产车间前工人们必须换上工作服、工作鞋,戴上口罩和工作帽,用消毒液洗手烘干后再戴上一次性手套才能上岗操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馒头生产要经过和面、成型、发酵、醒发、蒸制、回凉、检验、分装、配送等多道工序,除了码盘、分装需要人工直接参与,其他工序全部由机器完成。记者在现场看到,和面机由电脑自动控制,原料配比、加水都自动完成。和好的面由密闭输送设备直接传送到成型机。馒头成型后,被摆放在不锈钢无菌托盘上,再用专用车送进醒发室进行醒发。蒸制后,为了不让馒头皱皮,不能使用任何降温设备,要让馒头自然回凉。
馒头生产车间的墙上,挂着各种规章制度,对于馒头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该加工中心负责人沙厂长告诉记者,为确保馒头的麦香味和营养价值,放心馒头生产用料完全符合国家有关生产标准,使用面粉为市放心馒头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定的馒头专用粉,生产工艺采用传统老酵发面和现代工艺制作相结合的办法,除了酵母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从源头上保证了质量,同时,在原料、生产标准、操作规程、检测、产销、配送等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质检人员,实行现场监督,生产出来的馒头三个一组,每组不少于250克,真正做到了质优量足、安全健康。下一步,我们加工中心将瞄准日供7.2万个放心馒头这个目标,再规划建设一个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的新车间,进一步提升群众厨房规模化、现代化水平,确保让放心馒头走进千家万户,惠及更多长安百姓。沙厂长说。
从群众厨房里买来的馒头没有增白剂和增筋剂,我们吃着放心。在群众厨房毓秀园一号亭购买馒头的刘大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高兴地说:而且销售门店就开在小区门口,附近群众购买也很方便,这真是件惠民的大好事。
年初,一些群众反映馒头质量很好,就是网点偏少,购买不太方便。区粮食局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长安区按照合理规划、便民利民的原则,全面增设经营网点,对申报的经营户严格审查,并投入资金3万余元,免费为经营者制作销售柜10个,将销售网点由城区向周边辐射,全面完成10个创建任务,为满足农民朋友能吃上放心的馒头,还向兴隆、五星、王曲等街道,沿街进村超设配送点16个,并给政法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等院校配送馒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群众的消费需求。
如今,长安区大街小巷挂着群众厨房标识的门店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店,每天都有排队买馒头、花卷的老百姓,无论质量、分量、价格,让老百姓多了一份安全,多了一份实惠,多了一份舒心。截至目前,全区共建放心馒头销售网点48个(城区32个、乡街16个),分布15个社区,日加工馒头用面粉130袋,以群众厨房为品牌的放心馒头加工销售门店数量和馒头销量基本覆盖了主城区的各大街办和社区。放心馒头工程已经成为保障全区食品安全的一大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