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城街道在“三问三解”活动,周密安排部署,夯实工作责任,强化任务落实,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为民排忧解难,切实达到干部作风得到改进、干部能力得到提高、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的效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以下是纺织城街道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改进作风强素质,提升能力塑形象
在“三问三解”活动中,街道党工委通过领导带头、干部下访,走访群众、问卷调查、蹲点调研等方式,与群众谈心交心,吃透摸清实情,掌握地区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街道共召开各类座谈会20次,机关干部走访联系点联系户130个,征集意见建议80余条,对排查出的突出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科学研判,切实找准帮扶重点;街道在作风建设方面注重制度化建设,先后修订、建立完善了机关干部考评制度、机关科室包抓社区(农村)制度,科(所)长末位淘汰制度,电子考勤制度、信息报送考评制度等10项制度;街道加强对窗口服务部门的督查检查力度,要求社保、计生等服务部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办事人员在外出培训、工作时张贴信息提前向群众告知去向。通过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密切联系群众,不断提升机关干部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创新机制重服务,网格管理出新招
纺织城街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社区服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街道筹措资金300余万元,在辖区内11个社区建立了社区便民服务工作站,共配备电脑30余台、电话11部,办公桌椅100余套,固定工作人员100余人,各社区服务站面积均达到50平方米以上。便民服务工作站采取网格化管理、专人负责的服务模式,搭建社区便民服务平台,将管辖范围划分成为多个网格,对应每个网格由社区两委会成员、各业务局下派协管员、公益性岗位等3类工作人员构成的专职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直接、更高效的服务。各便民服务站严格按照《便民服务站工作人员规范》、《工作职责》、《办事流程》等制度进行日常管理运行,并确定3名引导员,对群众进行现场办理事项解释和进行上门服务。社区依托便民服务站,有效地将社区民政、劳动、残联、信访、计生、住房保障、综合治理等职能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实现资源共享,真正将群众的呼声落实在社区、利益维护在社区、诉求解决在社区。
三、示范社区共创建,服务民生解民忧
街道党工委以“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为载体,按照“社区组织,居民参与,多方配合,齐抓共管,典型引路,全面推进”的办法,以“三有一化”为重点,创建示范社区为目标,立足紧抓党建服务群众、服务民生,初步打造出一批特色社区党建品牌。六棉社区结合社区空巢老人较多实际,创建居家养老型社区。面积290平方米的六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老年食堂、日间休息室、图书阅览室、红色救急接待室、便民理发室、健身房、康复理疗室、棋牌室等一应俱全,还配备有流动送餐车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服务,目前120多名社区群众直接受益,不仅有效解决了孤寡老年人的实际困难,消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为一些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了就业的机会;纺医社区依托辖区医教资源,依托西医二附院开设健康教育课堂、开展及时的健康咨询、就医指导,组织社区原18中退休教师党员加强对社区重点人群的心理援助,积极创建健康教育型社区;其他社区也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发挥社区优势,创建平安稳定型、文化教育型、自主创业型、民主和谐型、党建示范型等特色社区,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区党建新格局,初步形成了“一社区一品牌”,进一步夯实了社区党建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