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地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区顶住压力,逆势前行,区域经济一季度开局平稳,二季度有所回落,但总体显现出生产平稳、需求两旺、效益下滑、环境尚优的局面。从运行情况看,发展亮点频现,主要表现在特色农业增产增效,项目投资持续升温,房地产业异军突起,流通领域势头不减,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同时,亮点背后难点凸显,多项指标增幅陷入三年来低谷,主要表现在工业效益下滑,房地产增速放缓,消费市场结构单一,产业投资不均衡,服务业发达程度不高,经济活跃度略显不足,经济发展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不容忽视。
GDP运行情况:上半年,我区GDP呈现一产稳、二产降、三产升的态势,总体增速有所回调。截止二季度末,全区实现生产总值91.08亿元,同比增长11.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一改三年领跑全市的局面,首次与全市增速持平略高。其中: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9.7%,增速为历史最低点,较上年同期回落9.6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4.4%,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服务业增速首次进入全市前列(增速列全市第二,超目标任务排名第一位)。近年来,我区增投入、强三产,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成效初显。总体看,在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我区仍保持平稳向上的良好态势,GDP增速在城六区位居第二,在全市仍处于中上游。
一、发展亮点光芒闪耀
(一)特色农业增产增效
近年来,我区以建设都市型观光农业为主导思想,以增产增效为目标,积极发展特色农业,打造农产品精品名牌,有力地带动了我区农业经济的发展。上半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1.3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6%,累计实现农业增加值6.58亿元,同比增长8.0%。
——夏粮实现双增长。小麦苗情良好,病虫害防治得力,全区夏粮呈现总产、单产双增长趋势。产量达3.82万吨,比上年增长3.8%;亩产304.5公斤,增加21.2公斤,增长7.5%。
——蔬菜增产增收。上半年,我区蔬菜产量达到14.21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0%;创造产值达4.5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4%。
——特色果业创收增效。今年,灞桥樱桃产量创历史新高,达1.56万吨,比上年增长18.6%,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比上年增长35.7%。旅游局数据显示,樱桃节期间接待游客达75万人次,较去年增长4.2%,农家乐收入达6926万元,较去年增长8%。
(二)项目投资持续升温
近年来,我区坚持项目带动战略不动摇,始终保持高强度项目投资,强化对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促进了全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经济加快增长。
——重大项目强力支撑。上半年,我区在建项目达13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9个,占全部项目72%;本年新增入库项目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占新增项目64%。截止6月底,亿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7.23亿元,占全区投资额比重95%。
——三大开发区步入投资建设加速期。2012年,纺织城综合发展区、国际港务区、浐灞生态区投资建设全面提速,开工项目增多。
——第三产业投资力度加大。截至6月底,全区第三产业投资累计完成99.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9%,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94.8%,对投资的贡献率达到95.9%,拉动全区投资增长30.9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业异军突起
近几年,我区凭借突出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房地产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业态日趋成熟,已成为我区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和做强现代服务业的主导产业。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上半年,我区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37户(含浐灞、港务区),在建房地产项目32个(含浐灞、港务区),其中计划投资额10亿元以上项目达13个,占项目数比重达40.6%;我区区属开发企业30家,在建项目24个。
——各项指标全面增长。上半年,我区房地产业总体运行平稳,投资销售情况好于全市,销售价格未发生明显波动。
——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建设成绩斐然。截止6月底,全区保障性住房累计完成投资5.6亿元,占到房地产开发投资比重的24.6%;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销售套数达1554套,销售面积达15.9万平方米,占全区住宅销售面积四分之一,是我区今年楼市销售的一大亮点。
(四)流通领域势头不减
近年来,灞桥区围绕建设西安东部新城的总目标,不断加快城市商圈建设,积极培育主导产业,推进商贸流通领域蓬勃发展。截止6月底,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65亿元,同比增长18.9%,增速继续领先全市。
——经营元素增多,行业结构巨变。2012年,我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单位61家,较2008年增加了40家,其中: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批零企业8家,较2008年增加了5家;年营业额过5千万的住餐企业1家,填补了多年来我区住餐行业无“领头羊”的空白。
——新兴产业强力支撑,消费结构换代升级。自2011年以来,宝马、大众等6种高、中、低档品牌汽车企业陆续入驻灞桥,给我区消费品市场注入新元素,市场结构升级。上半年,我区汽车销量达4641辆,较上年同期增长73%;累计实现零售额9.1亿元,同比增长54%,占全区零售额的比重达35%,对零售额增长的贡献率高达77%。
——能源商品阔步前行,销售额保持高速增长。2008年以来,陕西东大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陆续入驻灞桥,我区批发行业实现了历史性转变,行业规模迅速壮大,为区域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年上半年,上述两家企业实现成品油批发销售额达127.9亿元,同比增长238%。
(五)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近年来,我区以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为中心任务,打响“富民强区”攻坚战,明确经济发展的效益导向,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更加关注改善民生,积极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着力增加居民收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911元,同比增长15.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6769 元,同比增长19.6%。
——各项增资因素确保收入稳步增长。国家提高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促使农民收入增加。行政事业及教育系统调资拉动城镇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提高使城镇低收入群体工资收入现状得到较大改善,工价上涨,促使农民工工资持续增加。退休金标准进一步提高,基本养老金按年龄段及缴费年限进行普遍调整使退休人员收入增加。
——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随着各种惠农政策的实施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灞桥区城镇进程步伐加快,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三农”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农民得到的各种社会保障和补贴增多,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二、亮点背后难点凸显
(一)多项经济指标增速回落
上半年,受经济大环境影响,我区除固定资产投资外,多项经济指标增速与全国、全省、全市趋势一致,有所回落。
(二)工业生产效益下滑
2012年,我区规上工业在市场需求不足、生产成本上升、资金土地等要素紧缺三大压力下,加之部分行业竞争无序、产品价格走低,企业停工限产现象普遍,1-6月规上工业产值及增速逐月下行,对区域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受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下滑影响,GDP增速较一季度回落3.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3.5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表现不佳主要体现:一是主要行业产值增速回落明显,七大行业产值增速两升五降。二是重点企业生产下滑严重,产值环比下降企业18家,同比负增长企业11家。三是工业企业流失严重导致工业增长基础不牢固。近年来,随着我区拆迁改造范围扩大,关闭、外迁工业企业数量多达42家,工业企业快速流失造成工业经济增量不足,工业增长基础不牢固,上升空间减小。四是自身产业结构缺陷,行业竞争力不强限制了工业的持续发展。我区目前规上工业企业共有117家,涉及22个行业,其中大中型企业仅为7家。多数行业属于高耗能行业,产品缺乏技术含量、行业竞争激烈、行业增加值率低,在外部环境恶劣的形势下,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生产经营易陷入困境。如商品混凝土、钢材、配电设备加工等企业,受房地产行业需求降温影响,生产均有大幅滑坡,个别企业产值降幅超过40%。
(三)零售业态尚不成熟,行业结构不均衡
我区限上商品零售涉及25个大类,其中汽车零售占据大半江山,零售额占限上零售额比重超过70%,对消费品市场影响较大;而与日常生活密切的衣、食、用类商品零售占比偏小(不足20%),且增长速度偏低。消费品市场结构单一,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为的综合性购物场所的匮乏,势必影响我区消费品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导致区内消费外流。
(四)产业投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近年来,我区项目投资建设取得了卓越成绩,政府也着力进行投资结构调整,但目前我区投资的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投资力度不强,比重逐年下降。截止6月底,全市工业固投大幅度反弹,投资增速高达54.5%,而我区工业固投在3.3亿小基数上,增速也仅维持在30%上下,投资力度远远低于全市水平。
二是民间投资强度减弱。截止6月底,我区非公投资占比由3月末的53%降至44%,比重低于全市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跃度持续降低将会影响我区投资的可持续升温。
三是提升改造比重过低。2012年上半年,我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大多为新建、扩建项目,而改建和技术改造投资项目数量只有1个,累计完成投资仅为850万元,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比仅为1%。
四是投入产出效益不高。我区制造业投资仍偏重于中低端价值链,高新产业项目引进少。这说明我区投资尚未实现从“高速度、低效率、规模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五)房地产开发投资降温,增速放缓
一是开发商拿地热情减退。自2011年,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开发商因资金趋紧开发信心有所下降,我区房地产开发企业连续两年购置土地面积为零,行业后续增长动力严重不足。
二是房地产投资增速环比回落。我区房地产业在2011年凭借后发优势,在调控压力下开发投资逆势上行,并未呈现明显政策效应。2012年1-6月,调控效应开始逐步显现,全区房地产投资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区内部分房地产项目受资金困扰,建设进度放缓,建设工期延长。
三是待售面积达历史最高位。1-6月,全区房地产待售面积达10.9万平米,一些高品质、地理环境优越的大楼盘,如水岸东方、御锦城、普华浅水湾等改善型楼盘,因房价高于周边楼盘,房屋存量增大,销售压力加大。
(六)服务业发达程度不高
近年来,我区服务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底子薄,行业发展起点低,产业化程度不高,新兴行业较少,与核心城区相比,发达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服务业占比较低,对经济贡献度不高。
二是新兴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缓慢。行业分布多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商贸、房地产等上,而附加值较高的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介代理、研发、创新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
三是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由于服务业准入门槛较低,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技术水平落后,经营水平低。2011年底全区限额以上其他服务业单位80家,户均资产总计2485万元,户均从业人员40人,企业特色项目小,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拳头”服务产品。
四是内在需求不足,服务业发展承载力弱。服务业发展需要人口的聚集和城市化水平作为依托,而我区当前尚处于经济发展加速期,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仍然偏低,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较慢,生产和生活消费水平不高,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备,公共服务能力和城市辐射作用较弱,成为阻碍消费需求能量形成的不利因素,服务业发展承载力有待增强。
(七)经济活跃度稍显不足
基本单位名录库是区域从事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所有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信息数据库,是市场经济活动主体,综合反映区域经济活跃程度和综合实力。我区基本单位名录库信息反映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企业法人数量少、规模小。
二是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企业分布多集中与工业、批零等传统产业,现代物流、商务服务、金融业、信息传输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与核心城区差距较大。
三是“三上”企业对区域经济贡献弱。二季度,我区“三上”法人单位有245个,占西安市“三上”单位比重为8.80%。我区GDP占全市比重为5.23%,我区“三上”企业数量虽多,但对区域经济贡献率低。截止2季度,全市新增三上单位141家,我区仅新增2家,说明经济活跃度不高,后续增长乏力。
三、破解难点稳中求进
(一)强工业是保增长的基础
工业是我区GDP构成中比重最大的行业,工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对我区经济保持稳步增长意义重大。工业兴则百业兴,工业强则经济强。加快振兴工业、加速释放新产能是我区实现保增长最迫切的需求。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快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进度,督促企业尽快投产;二是加强引进工业项目的跟踪服务,提高项目履约率,促使项目落地生根;三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更新改造项目的扶持力度,帮助企业在原有生产基础上通过技术革新提升产能;四是在土地、资金等要素上对工业项目给予最大限度支持,保障工业发展空间。
(二)抓项目是保增长的动力
固定资产投资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中,投资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手段。针对项目投资建设,建议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做好协调服务,做到拟建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抢进度、竣工项目快投产;二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招商质量,强化产业投资意识,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进行重点投资,增强产业竞争力和规模效益;三是关注投资质量,既要关注投资总量规模,更要增加有效投入,努力提高投资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提质量是保增长的核心
近年来,我区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但生产力水平总体仍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未发生根本改变。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是必要条件。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坚持实施“大集团引领、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加大工业投资,增强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能力;二是优化资源配置,在当前土地资源逐渐稀缺,资金、人力等要素成本攀升的情况下,做好资源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投入产出比是提升效益、提高质量的重要途径;三是强化导向作用,发挥政策导向作用,统一思想扎实发展实体经济,发挥投资导向作用,通过调整投资结构,促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未来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四、未来经济增长基本面尚好,稳增长步调不变
2012年,我区确定的加快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新城建设的发展战略和项目建设提速年目标要求,明确了区域发展定位和发展基调,夯实了经济平稳增长的基础。在经济总体放缓的大背景下,我区经济增长的基本面尚好,积极因素依然存在。随着政策环境的改善,《强工业保增长促发展实施意见》的出台,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工业经济有望企稳回升,项目投资建设步伐定会进一步加快。随着项目建设的加快推进和企业生产经营回暖,财政收入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充足的财力将对区域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因此判断,下半年在政策推动下我区经济仍处于上升通道,呈现生产平稳、需求升温、环境趋好的局面。主要经济指标温和上行,但下行风险犹存,要密切关注外部环境的变化,用足稳增长的一系列政策,卯足干劲、逆势上行、全力以赴实现稳中求进的增长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