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未央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餐饮行业得到蓬勃发展,尤其是城中村小餐饮数量猛增,遍布全区。城中村小餐饮点多面广,经营者安全意识淡薄,加工设施条件相对较差等问题给监管带来重重困难。未央区食品药监局为规范化城中村小餐饮单位监督管理,提升辖区小餐饮整体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在城中村小餐饮监管工作中倾注了大量心血,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 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为了进一步做好城中村小餐饮监督管理工作,局领导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监管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监管工作,数次召开辖区中小餐饮单位整治提升动员大会,制定了专项整治方案,并开展了多次小餐饮集中整治活动,同时专门针对城中村小餐饮制定了《城中村小餐饮单位登记备案监督管理办法》(讨论稿)及《城中村小餐饮单位经营规范标准》,逐步健全完善城中村小餐饮单位监管长效机制。
二、全面摸排,掌握情况
餐饮监管职能交接初期,为了全面、准确的掌握全区餐饮业基本情况,我局工作人员放弃节假日休息时间对辖区餐饮单位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但由于西安城中村改造拆迁进展快,基本数据也随时变化,根据初期的调查结果以及日常监管收集的数据,截止目前辖区内共有城中村小餐饮单位600余家。
三、简化程序,加快许可
餐饮服务许可是餐饮服务行业准入关口,我局自履行餐饮监管职责以来,一直把餐饮服务许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来抓。然而由于城中村小餐饮单位加工设施、条件差,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许可标准,为了将城中村小餐饮纳入正常监管范围,规范经营行为。解决无证经营现状,我局因地制宜,简化受理许可程序,适当调整验收标准,对基本达标的单位予以发放临时《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效期统一截止到2012年12月30号。对条件恶劣,连临时许可证发放条件都达不到的我工作人员耐心劝说经营者改行发展,对条件恶劣,拒不接受劝说的坚决予以取缔。
四、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为了普及餐饮食品安全知识,宣传餐饮监管形势,增强城中村小餐饮单位消费者维权、辨别能力,我们通过各种宣传方式,诸如电视、报纸、横幅、标语及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开展餐饮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宣传,取得了理想的广告效果,收到上级领导及群众的一致好评。同时,为了提高城中村小餐饮单位自律经营意识,规范其加工经营行为,使其更完整的了解餐饮业加工经营相关标准和法律法规,我们还专门给各小餐饮单位制定并发放了《餐饮业管理制度》及各种规范、标准。
五、划片分区,加强整治
为了加强城中村小餐饮单位监管,增加监督频次,保证监管覆盖率,我局成立八个城中村小餐饮整治提升工作小组,每组负责一个街办,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对局里统一安排部署的各项专项整治活动,以片区为单位开展整治工作,整治中逐街逐店摸排,争取不留死角,在过去的半年里我局共开展城中村小餐饮集中整治4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责令整改。并定期回查整改情况,防止违规行为回潮现象。
六、联合出击,形成合力
由于城中村小餐饮单位经营者多数为社会中低层人群,大部分小餐饮店的经营承担着整个家庭的生活,日常监管及专项整治中难免遇到不理解,不支持的行为,为了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我们多次积极联合城中村所在街道办事处,发挥街办能动优势,形成合力开展整治工作,并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在日常监管的情况收集中街办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七、打造示范,以点带面。
我局经过深入的摸底调研,选定了部分小餐饮经营单位开展了示范店创建工作,做为创建典型,通过模范引导的作用,带动辖区城中村小餐饮单位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为了加强示范店建设工作,我工作人员专门深入到餐饮经营户,同经营人员共同制订示范店的管理形式,建设布局。目前,未央区已形成了以龙首商业街、赛高国际街区为代表的示范街和以文景路、未央路沿线为主的餐饮示范店,并多次迎接了西安市餐饮提升领导小组和西安市政协领导的检查,受到了各方赞誉。
城中村小餐饮单位监管任务重,意义大,关乎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安全,在以后的小餐饮监管工作中,我局将按照推进分类管理、强化风险控制的原则,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同时,我局将着力研究监管、许可标准与客观事实的差距问题及严格执法与关注民生的和谐问题,并及时和上级业务部门交流,努力寻找符合本辖区实际、操作性强的小餐饮监管思路,本着监管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的思路,努力促进未央区小餐饮规范经营、繁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