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简称丝博会)在西安曲江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
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莅临经开区先进制造业展区,永康书记在参观中详细了解了产品详情,对部分展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和企业员工亲切交流。永康书记表示,经开区作为万亿级工业大走廊,要吸纳优势资源,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开发区。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航空基地党工委书记王琳,经开区管委会主任钱虎威陪同参观。
据经开君了解,本届丝博会经开区先进制造业展区的展位面积达到900平方米,搜集整理了近500件展品,选择部分重点企业的有代表性的产品进行展示。经开区先进制造业展区呈现出三大亮点,其中新能源汽车项目、人工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展示出了“经开智造”的风貌和成果。
此外,经开区先进制造业展区包含了八大主题展区,由新能源汽车展示区、AI及机器人展示区、装备制造展示区、新材料展示区、新能源展示区、军民融合展示区、航空装备展示区、综合形象展示区组成,着重展示经开区在商用汽车、乘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轨道交通及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军民融合等产业发展情况。
新能源汽车展示区
打造千亿级汽车产业集群
经开区于2012年2月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汽车产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形成涵盖重卡、客车、轿车为一体的汽车生产基地。已聚集陕汽、金龙、吉利3家整车企业,初步搭建年产50万辆整车生产平台,围绕陕汽形成了以康明斯发动机、汉德车桥、德仕、万方零部件等五大总成配套体系为核心的重卡全产业链。2017年共生产汽车约19万辆,完成产值776.3亿元,占全市汽车总产值71%、全省汽车总产值60%。
2017年7月18日,西安市政府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经开区建设总投资约201.6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计划2020年投产下线,年产30万辆整车,年产值400亿元以上。
汽车产业是经开区的支柱产业,经开区将全力以赴打造年产能过百万、产值过千亿的汽车产业集群。
AI及机器人展示区
助力转型升级,引领智能制造
经开区致力于打造机器人产业发展新高地,助力西安“硬科技”城市品牌,打造一流人工智能产品。经开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力争通过工作,到2020年,应用推广创新成果及产业化项目100个;引进、孵化创新企业及规模企业100家,打造百亿级机器人产业集群,努力把经开区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展区聚集了以西交大、西工大、哈工大等知名院校科研力量为依托,沈阳新松、瑞基、秦川机床、宁波菲仕、上海名匠、日本川崎、艾比科等骨干企业为支撑,形成了集技术研发、产业化与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创新与产业服务链,结合中国制造2025,致力于打造西安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地及产业集群。
装备制造展示区
工业经济主战场,对外经济实验田、先进制造排头兵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经开区的支柱产业,经开区是践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云集世界500强重要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聚集地,融合了传统优势产业和轨道交通、航空转包产业,形成了新能源装备、航空装备、输变电装备、油气装备、矿山冶金装备等产业格局以及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输变电、专用通用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区内聚集了西门子、博世、ABB、日立、三菱、阿尔斯通、法国赛峰等1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中铁、中国环保、中国中车、西航集团、中钢西重、西电集团等60余家行业龙头企业,2017年产值达到667亿元。
为进一步加快高端制造产业发展,经开区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经开行动计划”,持续推进“两化融合”,打造制造业发展“升级版”,打造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外向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开拓海外市场、扩大产业规模。
新材料展示区
建设国家级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
在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经开区形成了新材料产业以高端装备制造业应用为导向,高端装备制造业以新材料产业为基础的良性互动发展模式。
近年来经开区依托西北有色集团所属西部超导、西部钛业等28家公司,建成了国际一流的超导材料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无缝钛管生产基地,世界第二大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和金属纤维生产基地,区内的新材料研发机构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承担了大量国家及各部委的新材料重点项目,推动区内产业形成了基础研究、中试开发和产业化三级发展格局,同时在航空航天、核电、化工、医疗器械、增材制造、节能环保六大领域已形成了基础研发、生产制造、推广应用等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初步形成了“世界材料看西安、西安材料看经开”的发展格局。西部超导公司作为我国唯一的超导材料提供商,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人造太阳计划”)。
新能源展示区
建设西部重要的风电装备制造基地
经开区新能源产业以风电装备和太阳能光伏为重点,其中风电装备产业聚集了中车永电、金风、捷力电力、盾安电气、永电电气等龙头企业,风电机组产能占全省的50%以上。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形成光伏组件生产、检测、零部件配套、物流配送的太阳能光伏产业链条。
经开区现有太阳能光伏企业12家,形成以乐业光伏、陕西众森、龙腾新能源、光德电子等为代表的光伏组件生产、检测、零部件配套、物流配送的产业链条。促进了本地新能源企业与配套企业形成有机“关联体”。其中乐业光伏是国家光伏“领跑者”计划的骨干企业,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拥有一流技术团队,单晶光伏组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25%,是全球最大的单晶组件供应商。
军民融合展示区
建设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
目前,经开区共有军民融合企业51家(其中获得“军工四证”企业24家),2017年实现产值71.7亿元。军民融合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项目12项,获得各级政府支持资金2570万元;新增授权专利201件,增长18%;获批各类研发机构14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累计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
经开区根据创新产业特点,进行多角度融合。在兵器产业,建立西安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军民结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军工集团与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北方发展、西北工业、西北光电等产业集团;在新材料产业,建立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化基地,以西北有色院为依托的西部材料、西部超导、西安赛特等新材料产业集团;在航空产业,西航莱特和庆安航空为主的航空部件制造商入驻经开;在航天产业,西工大超晶、西安诺博尔为首的航天配套航天材料入驻经开;在核产业,西北新锆核及周边核装备部件配套的公司也入驻经开;与此同时,经开区内汇聚了大量从事军民两用技术和生产的民营中小企业,也是经开区发展军民融合产业的有力支撑。
航空装备展示区
建设国内一流先进制造业基地
经开区现聚集了航空工业一飞院、西飞、试飞中心、强度所、自控所、计算所、庆安公司、中国航发西航集团、远东公司等航空装备制造及研发企业,其中国有航空企事业单位30家(企业15家,科研院所5所,航空相关院校10所),重要的企事业单位有航空相关配套单位200多家。包含了航空整机、航空发动机、航空机电、航空仪表、航空锻铸件和飞控、制导、计算机、强度试验、飞行试验等一大批国家级的航空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相关的航空配套厂所等,已具备了航空产业研制、生产和服务所需相关全产业链的科研生产能力。
综合形象展示区
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新中心
来自乐聚机器人公司的机器人“小艾”,以敏捷的动作、灵活的舞姿,将科技与文化相结合,集中展示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现状,为我们上演了一场视听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