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资讯频道 > 正文阅读 >

浙江:常态化志愿服务在于顺畅沟通渠道

2020-01-14 22:10  中国新闻网

西安兵马俑在线1月14日讯 中新网杭州1月14日电 (汪恩民 江杨烨)高校有大量的青年志愿者,社区有大量的需求。1月14日,在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浙江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副主任,团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王慧琳提出,引导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关键在于顺畅沟通渠道、供需有效匹配。

日前,团浙江省委联合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民政厅、浙江省教育厅印发了《浙江省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专项行动实施细则(2019-2025年)》,组织发动全省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

王慧琳介绍,浙江已经形成了“小青荷”“小梧桐”“河小二”“跑小青”等一系列志愿服务品牌和队伍。他们在G20、世界互联网大会等大型赛事;在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等方面均发挥了显著作用。但在基层一线中,仍缺乏大量的基础性、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工作。

据悉,浙江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据中国注册志愿者系统“志愿汇”平台统计,有20多万名志愿者走进社区开展服务。

“但是,青年志愿服务在参与度、贡献度、内生动力、组织力量等方面有待提升。”王慧琳说。

青年志愿者服务社区的主体是高校学子。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财经大学教授张雷宝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强宣传引导的重点在于激发青年学子服务社区的内在激情和动能。此外,学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保障。比如,构建青年学子服务社区的畅通渠道,提升志愿者组织的服务效能,实现志愿者服务平台的长效和有效运作。

王慧琳建议,探索高校向结对社区选派志愿者骨干担任社区主任助理,实现随时随地无缝对接。同时,将社区志愿服务情况全面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源动力。

此外,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实现社区志愿服务需求和志愿者队伍专业特长在线上进行大数据分析和匹配,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对接合作效率需要改进的同时,强化激励才能促进可持续发展。

王慧琳建议,将社区志愿服务数据纳入对志愿者的评价褒奖体系。比如,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为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提供政策、公共服务和社会化激励,提升志愿者的荣誉感、获得感,扩大社区志愿服务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完)

本文原载于兵马俑在线(http://m.his.wmxa.cn),转载请保留本链接,敬谢!

全站热点
新春走基层|用绣花功夫书写脱贫答卷

2020-01-14 15:07阅读

未央区副区长程希文带队督办未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管控措施有关问题整改工作

2020-01-13 17:42阅读

雁塔区举办对口帮扶汉滨区富硒产品展销中心揭牌仪式暨汉滨区富硒产品年货展销会

2020-01-11 23:55阅读

营商环境见成效 企业登门送锦旗

2020-01-09 19:56阅读

货车失控翻车女司机被困车内 民警与消防合力救出

2020-01-08 10:24阅读

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科技创新公益行活动走进阎良

2020-01-06 11:25阅读

陕西省基本医保执行新版药品目录

2020-01-03 11:26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