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比想象中更艰辛的过程,不仅身体要准备好,灵魂也要准备好,要随时接受“抗击打”考验。
●商业航天的关键词是航天,而不是商业。所以,在做商业航天的过程中不能过于突出商业化,而是要回归航天的本质。
●航天不是急功近利的行业,需要较长周期的耕耘,这个行业永远是用产品说话的。
2018年9月27日,随着大山深处的一声轰响,蓝箭航天自主研发的“天鹊”液氧甲烷发动机短喷管推力室试车成功。这不仅意味着蓝箭航天团队夜以继日付出的艰辛有了成果,更标志着中国成为了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能够独立开发火箭液氧甲烷发动机的民营公司的国家。
长久来,航天运载火箭因其特殊性和高端性,在人们心中始终保持着一份神秘,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我国航天领域方向的日益明确,航天运载火箭的研发和生产不只属于“国家队”,民营商业运载火箭亦悄然闯入公众视野,为各行各业的卫星运载项目服务着,成为中国“太空梦”的新写照。
闯先行之路 聚逐梦之心
要说蓝箭航天自创业至今最重要的那个决定,还要把时间推回到2014年下半年。
当时,张昌武是金融圈一名专业人士,航天对他来说是一块从未涉及的新领域。凭着对航天专业的热爱和对资本的敏锐嗅觉,2014年下半年,他开始了民用航天技术的调研。通过几个月走南闯北的调查研究,他发现国内现有运载火箭的核心配套能力大多数都掌握在航天系统的国企手里,能否向民营企业开放是个大大的问号。
幸运的是,随着国家将军民融合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一系列相关扶持优惠民营企业的政策措施接连出台。2015年前后,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这让中国民营航天具备了“起飞”条件,也让张昌武迅速抓住了“闯进”航天圈的大好发展机遇。
“火箭技术本来就是军民两用技术,既然国外市场能诞生民营商业化运载火箭公司,我相信在中国市场也一定可以。”蓝箭航天创始人张昌武认为。随后,他找到了几个关键的人物,在欧洲卫星和发射市场拥有超过10年积累的联合创始人,曾在欧洲航天局任职的教授吴树范、为蓝箭航天带来天使轮融资的创想天使投资人牛旼。
2015年6月,在张昌武和其团队不懈的努力下,蓝箭航天空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箭航天)正式挂牌成立,聚焦于中小型商业航天应用市场,主要从事研制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及商业运载火箭,成为了国内最早一批成立的民营商业航天公司。
“还是蛮难的。”张昌武形容自己的创业从“拎包造火箭”开始。创业之初的一段时间里,公司包括他在内只有两个员工,而资本领域,几乎没有能看懂火箭项目的投资人。直到9个月后,蓝箭航天才拿到第一笔融资。
目前,蓝箭公司已拥有北京、西安两个研发中心,以及湖州智能制造基地。在260名员工中,从事火箭研制工作的技术人员占到三分之二。按照此前的规划,公司计划在2019年实现百吨级液氧甲烷火箭发动机生产,并于2020年进行完全自主研发产品“朱雀二号”运载火箭首飞,蓝箭航天成为国内首家掌握液氧甲烷发动机技术的民营企业。
倚技术之力 铸火箭之核
2018年7月5日,蓝箭航天在北京水立方发布了旗下最新研发成果——由其自主研发、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型液体运载火箭“朱雀二号”。该款火箭为国内在研运力最大的民营运载火箭,计划于2019年完成全部地面试验,2020年首飞。
发布会上,“朱雀二号”配备的“天鹊发动机”成了另一个耀眼“明星”。“天鹊发动机”是一款以液氧甲烷为推进剂的发动机,推力达到百吨级,完全由企业自主研发。陕西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作为研制“天鹊发动机”的主阵地,以运载火箭为核心,承担小型运载火箭研制以及液体火箭发动机及相关产品等相关核心产品的研制。
采用液氧甲烷作为发动机的推进剂,是蓝箭航天看齐国际一流民营商业火箭水平的选择。备受瞩目的美国Space X的火箭发动机就是采用液氧甲烷方案。西安研发中心推力室研发工程师于航介绍,“甲烷一方面具有低成本、易获取,纯度高,清洁环保等优点,另一方面,甲烷成本低,相比以前液氧液氢和液氧煤油都便宜,可以重复使用20次以上,综合考虑性能与价格,液氧甲烷是商业火箭的理想的推进剂。”
然而,要真正利用液氧甲烷作为发动机推进剂难度却很大。“2015年公司尝试过购买现成的火箭发动机,但最终没有实现,这就倒逼我们自己解决动力问题。”他说道。
做自己的发动机,越快越好。但是,与决心相伴而来的是困难。记者了解到,匹配液氧甲烷这项技术工艺要求十分严苛。最惊心动魄的环节在燃料燃烧开始的两三秒之内。燃烧室内部瞬间将达到3200℃高温,而壁外流过的甲烷是-161℃,两者相遇,如果燃烧效率低,火箭推力不够就无法起飞,如果混合不充分就容易局部烧穿,火箭发射将功败垂成。
经过多次实验攻坚克难,研究团队终于突破研究出了气液针栓式喷注器技术,即通过一个喷头径向喷注液氧,甲烷从旁边竖着过来,两者正交撞击,就能达到最短时间实现均匀混合的目的,终于实现了技术的成功,蓝箭航天能造自己的发动机了!
汇区域之势 创产业之最
凭借着专业齐备的研发团队和技术,陕西蓝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在蓝箭航天“两个研发中心一个智能制造基地”的布局下成为带动总公司液体动力系统创新发展的引擎,成为了一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蓝箭航天之所以选择在西安布局研发中心,是因为西安航天产业集群的优势可以为公司带来新的动能。”蓝箭航天高级执行副总裁张龙表示。
他认为,西安是液体动力之乡,西安在航天动力系统领域有着全国顶尖的位置。蓝箭作为一家航天总体单位,可以有效利用西安当地成熟的配套,联合当地企业一起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服务于产业升级。
陕西蓝箭成立伊始就得到了西安高新区各级领导的认可和支持,“陕西蓝箭立足于西安深耕航天产业链,不仅是服务于西安高新区军民融合产业探索的一个平台和标杆,同时也是带动西安航天配套企业进行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张龙表示。陕西蓝箭希望能够立足西安,通过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快速做大做强,为西安高新的军民融合产业提供样板,在西安打造出国内首屈一指的商业航天企业。
当下,蓝箭航天已经与不少单位签订了框架合作协议。其中,与丹麦Gomspace公司签订了火箭发射服务协议,成为国内民营商业航天企业承接的国际市场商业火箭发射服务“第一单”。
以“在太空着陆梦想”为信念的蓝箭航天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增强我国民营企业进入太空能力的一大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天鹊发动机”轰鸣,“朱雀”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带着卫星奔向太空,那将是中国民营商业火箭对中国航天梦最好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