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完成陕汽配套园项目本次四址范围内所需1714亩土地征收、红线内外237户群众拆迁——这是区委区政府下达的任务,也是通远铁军用实干践行的铮铮誓言。6月25日,红线内各项任务清零,潍柴动力项目所需1017亩土地提前2天净地交付;6月27日,红线外最后一座房屋正式拆除,市级重大项目征迁工作正式宣告圆满收官。这个奇迹的背后,是征迁组的栉风沐雨、日夜奋战,是各部门的联动攻坚、守望相助,也是人民群众的支持信任和理解包容。
陕汽配套园项目涉及通远街道1714亩土地、237户群众、31家企业和430座坟茔的征迁,全部工作需要在20天内完成,时间紧、任务重,难度更胜于吉利拆迁,如何打好打赢这场硬仗,是一次严峻考验,更是一种使命担当。通远街道第一时间召开官路村搬迁安置工作动员会,抽调精兵强将,成立领导小组,组建党员突击队,强化思想认识,明确工作安排,为整个征迁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做好征迁工作,干部是关键,党员干部更是关键中的关键。4支党员突击队不仅风雨无阻扑在一线,而且以身作则,带头腾房搬家、签订协议、交房搬迁,同时还积极发动亲朋好友,快速掀起征迁热潮,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丰富着“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如果自己不带头,出去做群众的工作心里没底气,腰杆子不硬,话说不响。”作为村上拆迁的主力军,官路村村干部王军第一时间就签下了协议书,率先交房搬迁,争做党员干部的表率。搬到新住处后,家里的东西都没收拾好,王军就回到了一线,继续一心扑在征迁工作上。
征迁指挥部协调各级力量,动用各方资源,全力以赴决战决胜征迁工作。区级领导坐镇一线,灵活决策;街村领导分片包干,分工明确;征迁干部争分夺秒,攻坚克难;相关部门主动配合,积极支援,共同形成强大的攻坚合力。这支队伍不惧暑热、不避风雨,上门做工作、磨嘴皮,一遍又一遍,直到成功;认真想方法、解难题,一次又一次,啃下全部“硬骨头”;每天一碰头、一汇总,案无积卷、事不过夜,工作到再晚,所有人也要回到指挥部召开碰头会,研判问题,整理思路,提前谋划,确保第二天工作快速推进。
项目开始的前几天,高陵区普降大雨,田间地头泥泞一片。为抢抓工作进度,工作人员身披雨衣、脚踩雨靴,冲在工作一线。饿了,幕天席地,矿泉水箱就是饭桌;累了,就地一憩,指挥部椅子就是床板。征迁组的总负责雷勇说:“咱少吃一顿不咋,尽早测量完,为群众搬迁腾出更多的时间才是最重要的。”他和同事仅用了三天时间,就全面完成了征迁范围内房屋、企业的丈量评估工作。
“新庄刘某已交房。”凌晨一点半,在市级重点项目官路村搬迁安置群里,工作人员发来捷报。“建筑垃圾正在加紧清运!”深夜四点多,群里又弹出了工地上灯火通明的照片,而这些消息下,往往几分钟就能刷新出好几条“点赞”的表情包,热火朝天充满干劲的氛围,让人几乎忘记了这已是他人酣睡甜梦的时分。而这仅是通远铁军日夜奋战的无数剪影之一……
征迁工作的基础是民心,难点也是民心。和以往拆迁工作不同,该项目没有预留前期的宣传时间来循序渐进渲染拆迁舆论氛围。通远街道结合实际,围绕重大项目的建设规模、发展前景、就业带动和拆迁政策的算账标准、安置方式、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内容,打破常规,边丈量边宣传,边入户边宣传,让征迁好政策、发展好前景短时间内深入民心。“大道理虽然不会说,但咱也清楚,拆迁是为了发展,让老百姓富起来,大家都受益的事情,我们肯定支持。”新庄组的焦某虽有留恋不舍,但更多的是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建设。
同时,为消除群众的后顾之忧,8个征迁工作组驻扎一线,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房源信息和免费搬家等全方位服务,第一时间收集群众多种诉求并协调解决,在政策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为群众争取利益。罗苏组的安某难以证明家中老庄子的归属,通远街道干部何宇路便及时联系国土组、档案局等部门多方协调,一番跑腿奔忙后,最终帮助安某查到了庄基地归属文件。“娃帮了我大忙,我也不能拖你们工作的后腿。”安某说,随后就签下协议,交房搬家。正是因为有这一方通情达理、善良淳朴的乡亲们的理解支持和付出,征迁工作才得以顺利推进。
实干是最响亮的语言,行动是最有力的担当,为民服务是通远铁军永恒不变的宗旨。本次项目涉及四址范围征地1714亩,群众拆迁237户,企业拆除31家,坟茔迁移430座,圈建围墙3500多米,新电路铺设改造1700米……20个日日夜夜,通远人用拼搏与汗水,再次刷新征迁新速度、谱写发展新篇章,为高陵“聚力一二三·建设主城区”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