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长安区教育局组织的30多所学校七年级期中联考中,长安区第一初级中学无论是平均成绩还是优秀率都冲入全区前列。“要知道,过去学校成绩在全区一直都是倒数,现在能进到前列,实属不易!”该校副校长骆晓鹏坦言。
不到两年时间,从“连年倒数”到“全区前列”,从无人问津的乡镇中学到炙手可热的“新名校”,这所学校逆袭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日前,记者深入该校采访一探究竟。
薄弱校牵手名校实现涅槃蝶变
初入长安区第一初级中学校园时,正值学生们课间操时间,绿茵操场上,同学们整齐划一的青春韵律操,成为秦岭山下一道亮丽风景。
“这里南依秦脉,北俯滈水,确实是个教书育人的好地方。”站在行政楼三楼,看着操场上的孩子们,骆晓鹏副校长感慨地说,“两年前,我们刚接管这所学校时,学校只有两栋旧的教学楼,水泥地操场,学生只有24人。经过一番‘脱胎换骨’,今年10个初一班一下子都招满了,很多外出的都想回来上!”
记者了解到,长安区第一初级中学是一所公办初中,学校前身是一所乡镇初中,当时是典型的薄弱学校,学区内学生纷纷“出走”,家长们舍近求远,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别处去上学。
随着西安市基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长安一中接管了这所乡办初中,长安一中和长安区第一初级中学组建了“名校+”教育联合体。学校改扩建了原教学楼,新建了行政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和餐厅,教室全部配上了智慧黑板,还新建了创客教室、AI机器人、音乐教室等。
焕然一新的不仅是校貌和硬件,还有这里的校长和老师。“原来的老师都分流到其他学校,现在长安一初的校长由长安一中校长赵根厚担任,管理团队也是从一中经过内部竞聘、遴选组建的,同时还选派了省、市、区级骨干教师15人,区人社局、教育局高层次人才引进硕士研究生42人,可以说是‘脱胎换骨’。”骆校长介绍说,“这样一来,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中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已经成熟的经验移植过来,使长安一初步入发展快车道。”
有了名校长安一中的“加持”,学校实现了涅槃式突破。成立不到两年,学生数由原来的24人增至736人,教育教学质量从薄弱垫底快速步入区内前列,家长好评如潮。
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今年9月,学校原来的24名学生升为九年级1班,成了学校里唯一的一个毕业班。许小杰,去年新加入长安教育大家庭的教师,刚分配到长安一初便被委以重任,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
“去年9月份接手时,想到学生基础会比较差,但没想到会这么差。”许小杰直言,起初班里24个孩子,考试大多数不及格,全区倒数。有的经常迟到或早退甚至旷课,有的一年多都没有做过作业,甚至连课本都没有,很多知识点都是空白。
纪律性差,学习不在状态,怎么办?这让许小杰一度头疼,但他没有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通过谈心、家访、家长会,掌握了每个孩子的情况后,他制定了针对性的方案,先从最基本的习惯养成、在校一日常规等抓起,从点滴入手,强化纪律观念,养成良好习惯。
比起别的班级,在这24名孩子身上,许小杰和年级组的老师们付出的更多。但他却毫无怨言,“干教育是个良心活,人家把孩子交给咱了,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孩子和家长!”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班里24名学生,纪律强化了,学习进步了,各方面进步都很大。“有一半多的孩子现在成绩比较稳定了,有5人入团了,一人还获得了区级三好、市级三好呢!”说起孩子们的变化,许小杰的笑容都舒展了,但还不忘给自己再鼓鼓劲,“虽然说有了提升,但还得继续努力强化!”
“这孩子以前老惹事,想着都上不了高中,真没想到现在变化这么大,这让全家少了一块心病。”说起如今的学校对儿子的帮助,家长李女士激动不已。
“孩子能有这样的变化,是现在的学校和老师给了我们希望和动力。”说起这一年来家门口的学校和孩子身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家长们异口同声。
从无人问津到炙手可热。如今,这所原来的乡办初中,已经实现了完美蜕变,成为老百姓认可、赞同的“新名校”。
数说长安教育
◆抓校建
2020年建成投用长安三小等23所学校,新增学位11195个,达历史之最;长安四小、七小、八小、四初等18所学校紧锣密鼓加快建设,2021年将全面投用。
◆强师资
2020年一举招聘教师497人,比往年翻了一番还多;举办13期“长安教育大讲堂”;组建“名校长+”领航研修共同体4个。省市区三级骨干教师增加到937人,评选出“名师+”研修共同体57个。
◆提质量
累计创建市三级以上等级园115所,其中省级示范园6所。累计创建“名校+”教育联合体94个,实现公办学校全覆盖,受益学生约12万人。
◆精内涵
与西北大学等驻区高校签订5个合作协议,促进长安教育优化升级。与陕师大合作共建陕师大大学城附属中小学,聚力打造从小学到高中公办教育新标杆、新示范。创建市级以上体育特色和艺术示范学校29所,其中国家级13所。
◆惠民生
教育脱贫成果持续巩固,长安户籍1623名建档立卡学生实现教育资助和关爱帮扶全覆盖。营养改善计划覆盖122所学校,5万余名学生吃到营养餐。开通线路58条,投入运营校车62辆,3000余名学生享受到安全、便捷、舒适的公办校车接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