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医疗康养环境,服务全周期健康,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长安区努力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
截至2020年8月,长安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628所,其中省市属医疗机构7所,区属公立医疗机构24所,村卫生室335所,驻区企事业单位和高校办医疗机构40所,民营医疗机构222所。
基础设施持续加强
投资10亿元,按照三级甲等标准与市中医医院合作共建西安市中医医院南院区9月1日正式动工,项目位于城南大道与学府大街十字向东200米路北,预计2022年投入使用。总建筑面积132453㎡,设置床位700张,项目将填补城南地区优质中医药服务空白,建成后的中医医院南院区将是集医疗、康养、养老为一体的中医康养公园式医院。
总投资20亿元,编制床位800张的常宁国际医学中心正在加快建设进度,建成后的医院将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康复保健、养生养老为一体的国际化、智能化、智慧化的三级综合研究型医院。
在杜曲、滦镇、王莽、鸣犊等15个基层医疗机构中建设“智能健康管理中心”,只需刷身份证就可以完成信息登记,体重、血压、身高等项目可自动检测,数据即时传输至信息平台,自动生成体检表,即时出结果,改善了体检环境,缩短了等候时间。
新设2579㎡的绿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方便周边群众,预计今年12月正式投入使用。
尽锐出战,保障群众生命健康
卫生健康系统3000余名党员、医务工作者昼夜奋战抗疫前沿,15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16个医疗机构加班延时为群众办理健康证,为全区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做好“一老一小”照护
创建11所医养结合示范(试点)单位,已建成省市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7个,其中西安工会医院是我省首个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同时被省卫生健康委确定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基地。
鸣犊、王莽街道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用病房进行改造,配备电视、空调、茶几、橱柜、绿植、盆栽等温馨设施。建设有训练扶梯、四轮辅助器、上肢协调功能训练椅等基本康复训练设备的康复中心。依托“互联网+医疗”,积极开展“智慧医养结合”试点,建成的远程监测服务平台,为居家空巢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心电监测、睡眠监测等穿戴设备终端实时监测,并提供24小时远程问诊和“智能呼叫医生”服务。
确定爱琪乐托育早教中心、玮玟国际保育园、托德乐托育3个试点单位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工作,提供全日托位155个。
提升技术拓展业务
西安航天总医院胸痛中心远程指导鸣犊中心卫生院,15所街道卫生院远程会诊系统连接陕西省第五人民医院。区医院深化与交大一附院合作,拓展119项新技术;区妇幼开设儿童口腔科,关注14岁以下儿童口腔健康;区中医医院大力发展中医妇科等重点专科,在全区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倡导健康生活。在韦曲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增设外科、狂犬处置门诊,方便周边群众就近就诊。
改进患者就医感受
四星级标准预防接种门诊在滦镇中心卫生院及韦曲青城门诊投入使用,预防接种线上预约全覆盖。
智慧药房彻底将传统的“人等药”的发药模式,转变成“药等人”模式的现代化智能药房,减少了患者排队取药时间,提高服务效率。
改善服务环境,诊室整洁有序;推广门诊患者“一站式”便民服务,免费提供轮椅、手机充电、雨具出借、一次性水杯、纸、笔、针线包等服务,为患者提供便利。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有你有我。加快建设医疗康养首善区,长安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