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朱晓星 艾文 陶莉)1月17日,长安区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各民主党派、各界别委员进行大会交流发言。委员们结合长安实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从改善民生、经济发展、秦岭保护、产业调整、公园城市、花园乡村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区政协特邀界委员、长安区第一中学教师 唐晓娟
多措并举综合施策,着力缓解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私家车快速增长,长安区内主干道交通日益繁忙,早晚高峰期时间变长、学校门口放学点拥堵、再加上由于地铁建设施工、天桥通道改造修复、水电气暖维修改线等道路挖占,车辆乱停乱放,进一步使得现有路网通行能力不升反降。我们需要部门联调,多措并举,综合治理。为此建议:一、加强道路及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拓宽区内主干道,新修或打通贯穿城区东西或南北方向的大小道路,以缓解老区委十字南北方向和东西方向这两条交通要道的压力。建议在老区委十字和晶海十字建过街天桥。在北站十字,樊家十字搭建简易天桥,进行人车分离。封闭主干道上小的人行过街路口,如新华街口、文化街口的行人通行,引导行人走地铁通道。在北长安街半坡、樊家十字、高校门口、临街中小学门口建简易单跨天桥。建议修建ETC或微信无感支付的智慧停车场。给道路两边的停车位安装停车码表,并全面实施半小时内免费停车政策。二、在智慧通行的管理上更加细化建议严格管理红绿灯的设置,取消设置不合理的红绿灯。利用网络和大数据对车流人流进行监测,科学合理设置道路通行的方向和等待时间。在重点路段、时段增加警力进行疏导。增设路口语音提示桩,引导行人通行。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禁止随意对道路进行挖掘施工。对道路施工要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保证及时还路于民。三、进一步改善公交出行体验优化现有公交线路;调整运营车次,高峰时间适当增加区间车;调整发车时间间隔,高峰期车次多,间隔时间短,才能体现出公交的便利。改善公交专用道、非机动车道通行条件,增加彩色路面的规划。在公交站点建立智能到站显示屏;提高公交系统覆盖率、准点率。四、多措并举,确保学校门口畅通提倡学校错时放学;设立“学生安全通道”和学生“等候区”。在学校门前划定禁停区,增设电子警察,并在学生上下学时段,安排警力加强交通疏导,严厉整治商贩占道经营、出店经营、非法占用学生通道、机动车随意停车、掉头等行为。五、取消道路两边设置不合理的停车位,规范小区停车管理,严厉整治私家车乱停乱放建议取消道路两边设置不合理的停车位,比如三幼和青少年活动中心门口所划的停车位导致不到200米的道路老处于拥堵状态。还有新华街整个一条街,白天如果禁停的话,城区东西方向的交通将会有很大改善。对小区停车分门别类,强化管理。六、提倡出行文明化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共同抵制乱停车现象。倡导公交出行和绿色出行;引导交通参与者自觉树立标志标线意识、文明出行意识、交通感恩意识、快速通行意识,减少一人一车意识。
区政协委员胡泊代表民革长安区工委发言
突出文化引领,提升花园乡村建设内涵。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全区上下围绕“三三三”战略,加快“三园”创建,放开手脚大胆干,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花园乡村的深入创建和“五化道路”的实施,使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提升。但是在推进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美中不足,缺乏文化内涵,缺少人文精神,文化元素不丰富、乡风乡情不鲜明,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等问题。如何在花园乡村建设中凸显文化内涵?提四点建议:一是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建设作为花园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二是突出关中乡风乡情乡俗。要突出农耕民俗,做足“乡味”,发掘非遗文化,打造“乡风、乡俗、乡情、乡音、乡耕”一体化乡村田园,把富民强业与花园乡村建设有机融合,形成可持续发展。三是发掘历史文化资源。长安大多数村落都是“穿越”千百年历史的文化村落,是承载历史文化传统,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在花园乡村建设中,深入挖掘历史故事、历史传说、历史任务、历史遗址、历史文物等文化遗产资源,精心选择人文主题,真正把历史文化展现出来,把村落文化价值体现出来。四是推动花园乡村与农旅融合发展。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置于美丽乡村整体规划之中,借助旅游盘活乡村,依托丰富生态及人文资源,发展特色研学基地,开展包括传统关中农耕种植体验、森林植物观察、古法造纸、泥塑等非遗文化等多项研学内容,推动花园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区政协教育界委员、长安区第一中学副校长张济帆
深化校地融合,努力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创建科教文化首善区”是区委“三三三”发展战略中三区创建的重要内容,“兴办教育”是长安区15项重点工作之一。值此机会,我谈一谈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认识和思路。一、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建科教文化首善区,为长安教育发展提供了最佳机遇期创建“科教文化首善区,有蓝图、有路径图、有时间表,是区委区政府的主动作为,为长安教育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先”地位和制度安排。“新建、改扩建共40所中小学、幼儿园”的背后,不仅是资金、土地和规划等问题,更有主要领导的“进省厅、进部局、进高校”抓住机遇、寻找机遇、创造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为。二、长安大学城是“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竭源泉西安现在的名校,除高新一中和铁一中拥有隐形高校资源外,其他三所都有高校资源,长安辖区现有高校32所、师生30余万人,高校数量占全市高校总量的43%,占全省高校总量的30%。充分利用高校资源,形成具有大学基因的长安基础教育,这需要工作创新。三、区委、区政府对大学城一往情深,为高校加大对长安基础教育供给创造了条件“把大学城建成国际一流、创新创业乐园。打破科教资源的条块分割、校地联络薄弱的局面,把科教实力真正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产力。”是区委、区政府的发展战略,也是大学发展的目标和需要解决却自身很难解的问题,高校对校地融合充满了期待。相信对长安基础教育提升,大学会责无旁贷,积极作为。四、大学向长安基础教育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持续解决大学发展的实际困难;让大学参与长安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和论证;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让大学开放实验室;大学社团向长安基础教育学校延伸;教授、院士校园行,互动交流,聚集力量,传播知识,坚定信仰,塑造孩子的未来。
区政协常委,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 黄湛冰
发展体验经济 建设品质长安。
长安区面积虽大,但单位面积GDP却不高(2018年雁塔区1757.98亿元,长安区909.11亿元,前者总面积152平方公里,长安区1583平方公里);长安区云集了数十万大学师生,但消费却大量流失到区外;长安区虽拥有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历史文化遗存,但保护和传承面临诸多困难。如何能有效提升长安区单位面积GDP产出、更好地服务群众、长效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发展体验经济是必由之路。体验经济指通过文化包装或创意设计,利用传统和现代手段,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为道具,使消费者融入其中,实现大规模的定制服务,创造出满足大众个性化体验感受需要的某种经济提供物,并以蕴含其中的体验价值来获取经济利益。它既是现代微观企业的一种经营方法,又是新的宏观经济增长方式及经济形态。建议:(一)实地考察学习。推荐两个与我们城市规模相近的考察对象:1.成都宽窄巷子、太古里,特别是餐饮体验、现代经济综合体体验与大慈寺古迹体验结合出的独特吸引效果;2.济南宽厚里,特别是其与舜庙、金家大院、大明湖原住户的组合。除了考察其建设外观硬件,更应考察其周边经济社会生态,以及年轻消费者的特点、商家的投资模式等软件。(二)确定具体规划目标。选取规划对象应优先考虑长安区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特色众的古迹周边(诸如香积寺、牛头寺等),这些遗存本身选址就已经过长期历史考验,有着独特的吸引力,可增强特有的历史文化体验价值,使经济发展文化保护等多元目标通过价值复合的规划建设相得益彰地实现;此外,所选规划对象应距离目标消费群较近或交通便捷,由于30万大学生是难得的优质消 费人群,不仅是活力四射、偏好清新、追逐潮流,而且具有巨大的消费带动能力和对外宣传能量,围绕这一消费群体的体验偏好针对性地进行规划具有事半功倍之效。(三)复制成功模式,增加本土化特色创新。将国内成功模式中所包含的公共交通、创业特色、网红打卡、文化特色、餐饮特色、住宿模式、就业创造、价值复合、筹资方式、管理模式,特别是在古庙宇古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社会力量投融资上进行成功复制及本土化创新(吸引大学城年轻人),在提升所规划片区生活品质的同时,兼顾原居民、投资者、消费者、创业者的诉求和利益。(四)注重规划的经济内涵和成功率。聘请国内外有名的第三方专业单位进行委托设计是一种高效做法,但需认识到设计方的长处和局限性,专业规划除了特定专业方向的高品质外,有可能缺乏综合性、本土适应性,多吸纳各方面补充意见是增强相应经济发展内涵和成功因素的有益途径。
区政协常委,陕西省信息化工程研究院市场总监 许海峰
从美丽乡村到公园城市,努力建设美好新长安
作为外来定居的长安人,为自己作为一名长安人而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一、大战略带来大变化2019年,长安变得越来越靓丽、变得越来越青春,变得越来越有活力!省市很多现场会都在长安区召开,就在年末,长安区正式被授予陕西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称号;省住建厅公示了2019年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名单,长安区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王莽街道清水头村这两个村庄榜上有名。这既是对长安区深化工作的肯定,更是对长安区取得成果的肯定。二、用“绣花功夫”打造“花园乡村”长安区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确定要把乡村建成和谐美丽花园。我们随时走进长安区各个乡村,都会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村容村貌都发生巨大的变化,一些存在还建起了村史馆、村图书馆,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大家记住历史、留住乡愁。长安区用“绣花功夫”,通过标本兼治改变乡村风貌,最终实现村落布局美、人居环境美、自然生态美、人文风情美、基层党建美和产业融合美。三、从“城市花园”变成了“花园城市”为实现这一目标,长安区实施外立面、主干道等提标工作,加快潏河绿廊、皂河复兴、中央公园建设。从“城市花园”到“花园城市”,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内涵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把城市当做艺术品来雕琢,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城市建设。让老百姓推窗见绿、抬头赏绿,实现城市在公园中、公园在城市里的美好生活。四、“用脚步丈量”创建花园小区百姓生活的是否幸福满足,自己的居住环境也是重要一环,为此,今年长安区积极创建“清洁小区、花园小区”工作,如今改造后的小区面貌焕然一新,让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住得舒心、安心、放心。长安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长安人的参与和努力,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们要做好长安发展建设的宣传者、参与者、谏言者和监督者。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的优势,通过深入调研、民主监督、社情民意反映、政协提案等履职形式,主动参与,主动监督,发挥委员引领作用,彰显委员社会形象。让我们携手并进、一起努力,最终让长安百姓享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