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黄云娜:手拿钩针 织出“经纬”天地

2020-12-04 11:35  来源:灞桥区人民政府网站  兵马俑在线

全国劳动模范、陕西五环(集团)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织造车间值车工黄云娜怀孕五个多月了,记者采访时,她如往常那般穿梭在织布机间熟练地操作着。站在机车旁,黄云娜把手中的钩针放过去,一根根线头仿佛自己“认识路”,跟着她的手就走了。

练出了每分钟接头45个的“好本领”

如果将纺织机台比作纺织工的“战场”,38岁的黄云娜已经“战斗”了20余年。

1998年,黄云娜毕业一周后来到国棉五厂(五环集团前身)成为一名纺织女工。在这里,她学习的第一个技能是打结。一分钟24个就算合格,她能打35个。当时同时进厂的30多个新人里,黄云娜作为操作苗子脱颖而出。后来教练给她和另一名女工单独传授了“打慢车”的技术,打算让她俩学会后教其他女工。

没想到,这成了黄云娜工作后遇到的第一个坎。“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教练气急了,把我手打了一下,我连中午饭都没吃,一边哭一边练习。可能是让教练打灵醒了,那天一下就学会了。”回忆起当初的场景,黄云娜会心一笑。

因为纺织机车操作技术差,生产指标没能完成,黄云娜心里憋着一股劲,立马开始了她的“摸、爬、滚、打”:所有的休息时间,全部拿来进行单项练习。夜里站在宿舍楼的楼道,手腕上挂着两个自制的一斤多重的沙袋,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

别人练3个小时,她就练5个小时,别人接500个的时间,她可以接1000个,手指常常都被软软的棉纱勒出了一道道血口。值车工最基本的“机下打结”一项,黄云娜硬是练出了每分钟接头45个的“好本领”,还总结出了一套接头口诀,被其他纺织工沿用至今。

改革路上的“领头雁”

多年来,在企业急、难、险、重任务面前,都有黄云娜的身影,特别是在厂里重大技术革新、节假日后开冷车活动中,她总是走在最前面,将自己“领头雁”的角色发挥得淋漓尽致。

2015年底,厂里为适应市场需求,企业必须进行改革和优化工序工艺,黄云娜从有梭织机转岗到无梭织机,成了一名无梭值车工。原来那些得心应手的单项技术绝活用不上了,全新的设备需要全新的技术来应对,企业工序改革也使得许多原来非常优秀的有梭值车工退缩止步了。纺织行业受市场影响较大,工资收入不高,工作却很辛苦,同期进厂的34名姐妹,那时候就只剩下黄云娜和另外3人。

这时候,厂里要开发新的产品。这一产品对纺纱工艺要求极高,线又细又脆,高频次的断头让开车效率降低,导致当时无人愿意去该岗位。黄云娜顶着压力,主动提出到新的岗位。她细心观察品种特性,加强巡回,凭着爱钻研的劲和过硬的技术功底,很快掌握了该品种的操作技巧,攻克了生产难关。为此,她还研究出了“强捻布操作法”,使生产指标月月提高,创造经济效益17万余元。

作为操作技术尖子,黄云娜把自己的技术无私地教给姐妹们,提升车间整体操作水平,为集团创造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和智慧不断创造新业绩,争做新时代的最美奋斗者。”这是黄云娜北京载誉归来后写给自己的话。

全站热点
交流分享学经验 履职尽责暖民心 ——西一路街道召开“服务员+院长”分享推进会

2020-12-03 19:08阅读

长安区交通运输局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冬季安全生产工作

2020-12-02 18:30阅读

“血脉相传”——庆建党百年喜迎十四运暨雁塔区青年美协成立首届美术作品展在我市雁塔美术馆隆重举行

2020-12-01 11:57阅读

陈旭辉暗访检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拆旧复垦工作进展情况

2020-11-27 20:24阅读

敲门行动暖人心 ——电子城街道开展“冬日敲门活动”关爱辖区老人

2020-11-25 18:55阅读

北田街办积极做好极端天气应对工作

2020-11-23 19:22阅读

雁塔区举行青龙寺组团棚户区改造项目(铁一村、王家村)安置楼建设开工奠基仪式

2020-11-20 09:57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