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赓续的视觉形象和造型格式,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
剪纸艺术可追溯到纸张还没有发明之前。古书上记载《汉妃抱娃窗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说的就是大人抱着孩子玩耍时,捡到了一片桐树叶,三剪两剪就剪出一幅栩栩如生的图案,描绘出大人娃娃开心欢乐的幸福情景。当时爱美的女子们用一双双巧手将彩帛剪成花鸟造型贴到鬓角当装饰品。
人类在很早以前已经应用类似于剪纸的艺术手法,创造出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原始社会的彩陶、岩画、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图案等,都体现了古人对这一艺术手法的绝妙运用。
剪纸艺木源远流长,在我国至少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根据实物考证,南北朝墓葬中都出现过动物、花卉、对马、对猴、团花等剪纸。在以后的各个朝代,虽然剪纸实物不多,但通过现成的装饰图案、皮影、印花布、刺绣、风俗画等工艺美术和绘画作品,折射出当时剪纸艺术的影子。
历史发展到今天,剪纸也成了南方北方群众性最强,流传性最广的民间美术品,逢年过节、婚嫁喜庆、祝寿满月,民间都会用吉祥剪纸这种艺术形式来表达他们祈福迎祥的心愿。
惠延林,笔名惠嫣羚,西安市首届剪纸大赛最佳纹样奖。也是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剪纸》项目雁塔区传承人。
作为是一名雁塔非遗传承人,惠嫣羚老师的剪纸艺术,是传承后结合艺术表达的发展创新,有生活积累,造型生动,有陕北民俗文化传承,是装饰绘画和民俗文化创意的良好范例,对学生专业应用技能学习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
1998年,惠嫣羚开始学习剪纸艺术,师从民间艺人李美芳。在师傅热情无私的传授下,在各方剪友的帮助中,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追寻,艺术之花终于绽放。作品《福禄寿》获西安市第四届妇女手工艺品技能大赛优秀奖。同年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栏目报道其剪纸作品和人物,并参展陕西省高校手工艺品展。2014年,作品《兰花花》被剪纸之乡山西省右玉县中华文化促进会收藏。作品《陕北俏女子》在“根深叶茂西安市民间美术作品精品展”中获优秀奖,并应邀参加书法家武儒昌先生书法展。2014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安剪纸项目传承人。
惠嫣羚剪纸作品纹样精细典雅、造型古朴,色彩绚丽,既保留了陕北民间剪纸艺人随意而大胆、自由而奔放的创作理念,更将古都西安深厚的文化底蕴渗透渲泄于纸张。她深入城市、乡村学习民间剪纸艺人技艺,潜心学习中外大家作品,把传统剪纸、绘画艺术、色彩三维一体化,将中国民间色彩和国际化色彩溶合应用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创意彩绘风格。使其不仅以剪法细腻、线条流畅而闻名剪坛,更将绚烂色彩柔进她的作品里,抒发出人类最初懵懂期造型意识与审美情趣,更呈现出文化区域风格多元化状态,她卓越的创造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彩绘剪纸艺术必将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