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11点,新城区西一路街道综合治理与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迎来了今天的第二波观摩学习团。自9月被列为西安市综合治理和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试点街道以来,这已经成为该街道的常态。
这个街道级综合治理与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究竟有什么特殊魅力?这还得从他们的网格化工作说起。
“以前是坐在前台死守式被动服务,群众谁来办事给谁服务;现在是下到小区进行网格化巡查,走进群众家中主动提供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加强和辖区群众的联系,送服务上门。”该中心副主任朱龙涛说。
据悉,西一路街道有8个社区,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的网格队伍,被统一命名为尚德街坊。“啥是尚德街坊,就是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的街道干部;跟街面商户、邻里打成一片的社区主任;给独居老人打扫卫生、读报纸的社区副书记……”朱龙涛说,通过“减前台增后台”,现在每天只保留1至2名社区工作者在前台,其余的全部下到居民小区,进行网格巡查服务。而且服务内容上也有了大变化,以前是“专人转岗,办啥事找啥人”,现在是“全科受理、全能服务”“一人受理、全科办理”,通过资源整合,群众办事更方便了。对辖区孤寡、空巢、军烈属、贫困、残疾等家庭进行定期回访,是网格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街道规定,对孤寡人群要每两天入户一次,对空巢人群每周入户一次,对军烈属、贫困、残疾人群每月入户一次。为患病、贫困老人申请补贴,经常看望独居、孤寡老人,为他们送去关怀和温暖……
常态化的工作开展让社区老人愈发相信网格员队伍,甚至在发生危难之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们。
“要不是手边刚好有网格员留的连心卡,我现在人在不在都不一定。”说起自己一个多月前的经历,兴盛社区独居老人李师傅至今心有余悸。9月1日中午,李师傅突发心脏病,“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当时手边恰好有一张网格员回访留下的尚德街坊连心卡。情急之下,老人拨通了联系卡上的电话。接到电话后,社区网格员李静第一时间赶到李师傅家中,喂他吃下救心丸并将他送至医院。急诊、挂号、打针、输氧,所有的住院手续也全部由社区网格员安排妥当。“现在我特意将一把家门钥匙留在网格员手中,以备不时之需。”李师傅说。
出院的李师傅由衷地向入户回访的网格员竖起大拇指
朱龙涛说:“我们给街道的网格化管理起了个名字叫‘长安格’。借唐长安城古里坊智慧,寄托让辖区居民群众安居、安康、安心的美好愿望和奋斗目标。通过网格化管理,街道社区干部和居民群众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感情越来越深厚,基本实现了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情在‘格’中结,梦在‘格’中圆。”
据悉,“长安格”建设和“尚德街坊”网格员队伍成立以来,累计提供“上门办事、伤者救护、失物招领”等便民志愿服务2000余件,发现综治维稳、安全生产、城市治理等各类突发事件100多起,为基层社会治理趟出了一条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