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央区大力实施基层队伍重塑工程,通过下派机关干部担任社区“一肩挑”、全方位精准化教育培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区级备案管理等举措,推动基层队伍结构重塑、能力重塑和管理重塑。
优化队伍结构,激发队伍新活力
出台《在全区街道、区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遴选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人选的实施办法》,在全区街道、区级部门机关、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公开报名、资格联审、组织考察、任职公示等程序,遴选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人选,已遴选下派111名机关干部全脱产到社区一线工作。建立村(社区)干部储备机制,提前研判储备村(社区)“两委”成员,注重从优秀农民工、企业高管、退役军人、本乡本土大学生等群体中选拔,不断拓宽来源渠道,推动基层干部队伍结构由单一的“土生土长型”向综合的“内培外引型”逐步转变。
优化能力素质,提升队伍战斗力
发挥街道党校、学习强国平台、微媒体平台、远程教育平台“一中心+三平台”作用,采取中心组学习、培训、宣讲、自学读本等多种形式,利用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提升全体党员干部理论素养。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全区干部培训规划,每年对党组织书记实行全员轮训,连续3年举办乡村振兴领军人才“雏雁工程”示范培训班。改进街道党校工作,对街道、村(社区)后备干部采取报名、笔试、面试等方式筛选参训学员,建立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后备干部学习教育机制,切实加强基层干部“补钙铸魂”“强筋壮骨”。
优化管理模式,增强队伍凝聚力
参照机关事业单位做法, 建立现任18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人事档案,由区委组织部集中管理。建立区委、区委组织部、街道党工委联动管理模式,统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教育、管理、考核工作,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备管结合”,提升基层干部队伍治理能力。按照每村(社区)不少于2名后备力量的标准,初步在全区建立424人的村(社区)级后备人才库。按照“事前报备”“凡动必备” 原则,对照社区“两委”核定员额,在全区201个社区建立“两委”换届人选库,为社区换届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