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异毒株造成的疫情规模有多大仍是未知
北京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庞星火在1月20日下午的发布会上介绍,1月19日,市疾控中心对1月17日报告的两例本地确诊者的新冠病毒样本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结果提示,2例病例病毒均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1(B.1.1.7),为同一传播链。
B.1.1.7于12月中旬在英国报道,截止2021年1月8日,全球已有45个国家和地区发现了这种变异病毒的流行。北京是国内第四个公开报告发现英国新冠变异毒株感染者的地方,本月初,上海、广东、山东也在英国输入病例身上发现了此种突变株。
世卫组织估算,B.1.1.7的传染性增加了40%~70%,传播指数将达到1.5~1.7之间,比原来的新冠病毒1.1的传播指数高了0.4~0.6。这些估算的最直接依据来自英国短期内确诊新冠人数的激增。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也出席了20日的北京市疫情新闻发布会,他介绍,目前,国际上的监测和研究发现,这些变异病毒的传播能力确实有所增强,传播范围也在逐渐扩大,并在一些地区成为传播的主导病毒。但尚未发现这些变异引起病毒致病力和毒力(疾病的严重性)发生改变,也未发现病毒的抗原性发生明显改变。实验室研究还表明,这些变异病毒尚未使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建立的人体免疫受到明显影响。
在英国,B.1.1.7变异病毒最早在2020年9月被发现,到了11月,伦敦大约有四分之一的新冠感染病例与该变异病毒有关。但姜庆五表示,英国到了2020年12月才开始报道这个变异病毒株,但是这个季节正好赶上圣诞节、新年等等,人们在购物、酒吧等场合频繁出入,这些社交距离、管控等措施的变量并不好控制,而且同期整个西方的发病率都在上升。
“病毒变异是肯定的,但是,对于病毒传播性增强的原因,英国现在也还没拿出很好的结论;变异对新冠患者的致病性情况有什么影响,还需要观察,缺乏直接的证据。”姜庆五说。比起病毒变异,他认为,更值得担心的是,现在有人在主动检查中发现了感染,身边一下子冒出那么多病例,北京这轮疫情的整体规模到底有多大?还需要时日才能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