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增强科技创新支撑。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争创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市,发挥铜川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作用,推进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产业、西理华铸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协同互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0家。深化军民融合、院地联合,争取中省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支持,实施创新团队支持计划和积极开放人才政策,成长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隐形冠军企业,孵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一批中小微企业群体,实现“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滋养共生。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和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补齐外资利用短板。依托陕西自贸区、国际港务区、中欧班列长安号等载体,新建飞地园区10个,拓展对外开放通道和空间。坚持招大引强与延链补链、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海外引凤与国内承接、差异竞争与全市协同“四个相结合”开展精准招商。积极参加丝博会、陕粤港澳经济合作周、陕西-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等重大活动,主动承接东南沿海产业转移,加强对台招商和经贸合作,申请设立“西部(铜川)海峡两岸产业高质量合作示范区”。强化“一盘棋”思想,加强项目统筹推进,合同项目促开工抓进度、协议项目促转化抓开工、意向项目促签约抓落地,推动有效招商高效闭环,力争年内签约1200亿元,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