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翟鹏)“十三五”以来,我市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加大执法监管,固体废物和核与辐射污染防治工作全面迈入严管期,“十三五”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危险废物和核与辐射污染环境事故,强有力地维护了生态环境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固体废物“一法一条例”,持续开展“清废”、“危险废物专项整治”行动等重点工作,严格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工作要求,坚决有力、深入扎实地开展危险废物执法监管。“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查处涉危险废物环境违法案件32起,涉罚金额达250.7万元。全国人大常委会检查我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省、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执法检查组,对全市“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审议意见顺利通过。
全面实施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和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制度,充分利用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达标考核,重点依托省、市、县、企业四级联网的固体废物信息管理系统,对危险废物收集、转运、处置环节实现电子化管理,做到了对危险废物的全生命周期监管。“十三五”以来,全市共实现约100.4万吨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或无害化处置,完成约1.1万吨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
为充分保障危险废物全部“资源化”、“无害化”,我市积极推进危险废物收集、处置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取得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资质单位共13家,年收集处置危险废物能力达75.4万吨,较“十二五”末的收集、处置能力增长5.3倍。
“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落实国家核安全战略,统筹规划全市核与辐射安全暨放射性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体系和监管能力现代化建设。完成了全市169家核技术利用单位国家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管理系统信息数据核查工作,完善了系统信息库,实施核技术利用辐射安全信息化管理,提升了全市辐射安全监管能力。
严格按照“清单无遗漏、监督无断层、检查无盲区、执法无失误”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对放射源和射线装置应用单位环境安全管理隐患突出问题进行了彻查整治,安全收贮废弃、闲置放射源19枚,强化了对放射源的安全管控。
从源头管理、过程控制和预案完善等细节入手,对辖区内13家省级重点核技术利用单位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提升了核安全管理水平。进一步强化了全市核技术利用单位从业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深入推进核安全文化建设。严格辐射安全行政许可管理,我市在册登记的核技术利用单位辐射安全许可证持证率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