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宁陕“三个三”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2020-12-07 17:04  安康日报

通讯员 张志清欧树德王文红

脱贫攻坚战以来,宁陕县围绕林果、药菌、有机种植、特色养殖四大主导产业,坚持三个结合优布局、三个覆盖强信心、三个提升要效益的产业扶贫之路,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用心三个结合,优化产业布局

结合县情实际,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在经过实地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了《宁陕县2017-2020年产业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紧紧围绕林果、药菌、特色养殖、有机种植四大主导产业,坚持走现代循环农业发展之路,注重产业发展长短结合、优势互补,全县确定了城郊三产融合区、皇冠农业田园综合体、蒲河高效种养带、洵河流域有机药果带、池河流域生态蚕桑、魔芋带5大产业板块建设。

结合群众意愿,选定优势特色项目。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对大多数群众接受程度高的天麻,猪苓等种植项目,具有一定历史和产业基础的板栗、核桃、食用菌项目及近年来兴起的林麝养殖,中蜂养殖等特色项目进行优先奖励和扶持,实现了群众想发展什么就规划什么产业。

结合全域旅游,实现产业与旅游的建设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筒车湾镇七里村2016年以来栽种160亩桃树、樱桃树,流转土地100亩建成油用牡丹园,抓好现有800亩板栗园的综合科管,基本形成山上板栗、山下桃树牡丹的三大现代农业观光园。华鑫上坝河有限公司在开发上坝河森林公园的同时,又在太山庙镇胭脂村建蓝莓基地,发展现代旅游观光农业。

用好三个覆盖,增强发展信心

针对群众技术需求,整合技术力量组建产业脱贫技术服务110服务体系,实行科级领导包片、技术干部包村,深入镇村田间地头进行实地培训和讲解,技术服务实现全覆盖。疫情期间,该县采取召开镇级产业现场会、村级产业技术培训会、种养殖大户院落会等小范围的三小会议方式开展技术服务,并充分利用微信、i安康、中国农技推广手机应用等方式开展远程技术指导,促进产业发展。

针对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该县建立了产业奖补和金融扶持政策,覆盖全县贫困群众和经营主体,对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农业经营主体产业基地建设、加工营销能力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产业帮扶带动等方面进行奖补,以奖代补提升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2016年以来贫困户到户奖补11957户次,奖补资金3940.47万元。

针对农户和企业对发展产业风险大的担忧,该县建立了农业产业保险机制。在开展森林保险、畜牧养殖业保险的基础上,又将林麝、梅花鹿、魔芋、辣椒等纳入风险补偿范围,并启动了农作物风险补偿工作,从而提高全县产业发展抗风险能力,有力推进了产业发展。全县建成市级魔芋繁育示范园4个,种植魔芋2.72万亩,发展天麻8750亩、猪苓6570亩,药材总面积34529亩。

用力三个提升,增加群众收入

为提升产业质效,巩固提升产业脱贫成果,该县整合财政资金9650.79万元,启动119个十百千重点园区建设项目,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基础设施及产业规模进行提质增效,农业产业带动6079户19094人脱贫。

为提升产业规模,2017年至2020年,该县每年按照涉农整合资金不低于60%的比例投入到产业发展中,4年共投入7亿余元用于全县产业发展。培育了纤纤魔芋、绿宝有机大米、秦智核桃油、梨子园蜂蜜等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产业示范户1000户。

为提升群众发展能力,该县建立经营主体带贫益贫机制,依法依规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为全县71个村集体经济组织6080户贫困户配股3648万元,采取资产股份经营、企业带动、村集体+合作社+龙头企业联动等模式,固定收益分红。全县88个经营主体共流转农民耕地1.68万亩,林地85万亩,近2万名农民转变成股民。

全站热点
潼关再添国字号招牌的背后

2020-12-07 10:04阅读

雁塔区政协界别委员视察漳浒寨街道网格化建设试点工作

2020-12-04 15:55阅读

市委组织部联合市中医医院开展义诊活动

2020-12-03 09:00阅读

鄠邑区教科系统举办宣传工作培训会

2020-11-30 19:04阅读

延安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延安市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2020-11-27 13:04阅读

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第八次会议

2020-11-25 10:24阅读

三原县:栽下梧桐树 引得凤凰来

2020-11-23 12:0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