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做大好“柿”业 过糯“甜”日子

2020-12-01 10:11  渭南日报

渭南日报记者 姜晓 文/图

这两天,家住富平县曹村镇大渠村七组的村民李振平夫妇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再过十来天,架上的柿饼就结霜了,全国各地的客户早已纷纷下单,就是为了赶着尝上第一口软、糯、香、甜的富平柿饼。

大渠村位于富平县曹村镇南一公里处,由原大渠村和土坡村合并而成,是一个典型的半山区村,主导产业为柿子、花椒、奶山羊等。

在李振平的记忆里,家里有种植柿子的传统:“小的时候就看着爷爷、爸爸种植柿子树,我也很爱吃柿子,好像柿子一直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霜降到,柿子俏”,说的是霜降前的柿子有些发涩,霜降后就香甜、绵软了,所以做柿饼都在霜降后。每年从10月底开始,李振平家每天晚上削柿皮、挂柿子。做柿饼大致有12道工序,摘柿子、剪柿把、削皮、上架……一道一道工序急不得。“摘柿子是第一道工序,去皮之后就要上架,也就是吊柿子。吊柿子是一个技术活儿,劲要用到合适的地方,柿子要挂到合适的位置。一句话,就是柿子不能脱落,也不能把柿子把折坏。”李振平说。

现如今,李振平和妻子白增娟种植了十多亩柿子,每年的农忙时节,为了赶在柿子成熟最好的时节完成摘果、削皮、晾晒、上架,夫妻俩常常通宵达旦地忙碌。为了提高出柿率,他们还会从周围村子雇一些村民前来帮忙。

白增娟脑子活泛,四五年前她就已经尝试通过电商销售的方式来出售自家的柿饼了。尽管第一年在微信上只卖出了3斤柿饼,但白增娟看到了电商的希望,用她的话来说:“咱的柿饼吃着口感好,回头客肯定多。”果然,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来下单了,“都是通过熟人介绍,全国各地的客户都有呢!”2019年,白增娟通过电商销售了几千斤柿饼,收入达两万余元。现在,她还打算再开通更多的电商平台、打通更多的销售渠道。

在大渠村,像李振平夫妇一样加工柿饼的人还有很多。相比去年,今年当地柿子的产量有所下降,但从前期的市场反馈来看,整体行情还是不错的。

近年来,大渠村在发展柿子产业的基础上,积极打造集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户外运动、乡村休闲、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一体的乡村旅游新格局,切实带动当地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全站热点
鄠邑区教科系统举办宣传工作培训会

2020-11-30 19:04阅读

第60届国际小姐中国大赛西安赛区启动仪式在渭南卤阳湖成功举办

2020-11-29 19:02阅读

“三园三馆三廊”项目助力安康市文明品质提升

2020-11-27 09:02阅读

聚焦重点工作狠抓工作落实 秦陵街道召开重点工作推进会

2020-11-24 21:20阅读

商南努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

2020-11-23 08:22阅读

消费扶贫拓新路 电商助贫有妙招

2020-11-19 11:10阅读

曹家巷社区人大代表工作室组织人大代表和选民开展代表接待选民活动

2020-11-17 10:5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