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工业强镇 产业兴镇 提振镇域经济实力

2020-11-27 08:11  铜川日报

坚持目标导向 做好镇域经济大文章

——访印台区王石凹街道党委书记杨彩虹

本报记者 姜兴民

“王石凹街道办位于印台区东北部,地形地貌较为复杂,面积小、人口稀疏、体量小等客观条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近年来,我们立足街道办的客观区位条件,按照‘两个创建’、大力培育特色小镇的总思路,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形成了以中药材、花椒种植、肉羊养殖为主的产业发展模式,化劣势为优势,为推动街道办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印台区王石凹街道党委书记杨彩虹介绍道。

“街道办镇域经济发展的规划要行之有效,发展思路及目标就必须小而精。”为此,杨彩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

健全机构,夯实责任。王石凹街道办积极落实印台区政府关于镇域经济的要求,成立了以街道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的经济发展中心领导小组,开展了“面对新要求,我们怎么办”的大讨论活动。各班子成员分别带队,村、社区立足发展实际,进行集中研判,确定镇域经济发展方向。通过组织召开各种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拓宽思路,形成街道办上下齐心共谋镇域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为更好统筹街道办经济发展综合事务,坚持以羊产业养殖、中药材花椒种植为发展方向,2020年初,由街道办事处为监事,4个村集体任董事,成立了陕西鳌翔欣源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牵头负责产业发展事宜。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稳步趋上的良好局面,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198元。农村道路扫地机、花椒酱、核桃油、羊肉等扶贫产品因前期研发、后期包装及在扶贫产品交易会现场表现优异,王石凹街道办荣获先进参展奖。

细化措施,狠抓落实。今年以来,将推进项目建设工作进度作为重点,通过倒排工期、定期研讨,充分调动相关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目前,街道办承担的四个棚改项目中,王石凹工业遗址棚户区改造、西山街南片区棚户区改造已完工;李家塔棚户区改造工作进入最后收尾阶段;街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关资料已经上报,目前已签订协议105户。肉羊养殖扩繁基地建设项目、奶山羊产业链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引进奶山羊加工项目1个,签约资金5500万,固定资产投资1.37亿元。

“我们将始终以建设‘和谐富裕文明美丽王石凹强办’为目标,紧紧围绕羊产业养殖、中药材、花椒种植这三大特色资源做文章,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和资源开发项目,尽快将资源优势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竞争优势,使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互促互进,确保统筹推进高质量镇域经济。”提到街道办未来发展方向,杨彩虹自信满满。

产业多点开花 增强镇域经济发展活力

——访王益区黄堡镇党委书记李哲

本报记者 王焕焕

今年1—9月份,在王益区黄堡镇这片沃土上,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9.97亿元;安排区级重点项目7个,总投资19.32亿元;累计引进大小项目10个,涉及资金15.0918亿元;培育新增新型经营主体146家,其中家庭农场10家、农业企业74家;建成社区工厂5个……

黄堡镇是国家级重点镇,也是全省35个重点示范镇之一,作为铜川市老工业基地,如何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如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如何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黄堡镇大力实施“项目带动、镇园互动、城乡联动、文化驱动”四大战略,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想方设法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多措并举激发新镇区活力,加大乡村旅游发展力度,奋力推动镇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强劲的工业经济为乡村振兴提供着重要保障,也为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黄堡镇党委书记李哲说,上半年,黄堡镇工业发展实现新突破,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增速13.6%,北部水泥建材产业区,南部耀瓷文化产业区,东部现代陶瓷产业区的工业格局已基本成型。

黄堡镇致力打造“万亩鲜桃”“万亩苹果”“万亩花椒”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已建成高标准鲜桃生产基地6000余亩,双矮化苹果示范园5800余亩,花椒示范基地1.3万亩,发展3个优质干鲜果专业村,黄芩、柴胡等中药材种植规模突破6000亩,培育发展5家优质草莓种植家庭农场,新建1个肉羊产业示范基地,引进2000余只纯种湖羊。如今,以苹果、鲜桃为主的果业,以肉羊、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以草莓为主的棚室栽培设施农业,以花椒、中药材为特色的“3+X”农业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也为镇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孟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建成运营,也为服务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李哲说,目前全镇共有商户及企业2253户,带动就业7000余人。秦人村落景区已入驻60余家商户,建设4个特色民宿院落和1个酒楼,累计接待游客60万余人次。鼎香佬食品、新语心、天天放心早餐等一批优质企业已在黄堡镇投资建厂。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壮大陶瓷产业园发展规模。同时通过租赁、销售、置换等多方式盘活镇区房产经济,吸引周围市场主体入驻新镇区,全面提升新镇区发展活力。”李哲说道。

产商融合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访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党委书记杨建科

本报记者 张红

近年来,耀州区天宝路街道办坚持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落实的理念,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引导产商融合,着力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扩消费、稳增长,助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位于天宝路街道辖区的铜川德祥实业有限公司,占地33.12亩,集年产1000万袋菌棒工厂化生产、菌种研发、技术推广、鲜菇回收加工中心为一体的技术示范核心区。项目从立项到落地,街道办每月都会不定期到企业进行调查回访,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天宝路街道党委书记杨建科告诉记者:“铜川德祥实业有限公司的菌棒销售业务已发展到出口韩国、美国等地,目前已完成出口30万棒菌棒,接下来将会有五货柜的货物发往韩国。该企业在办理前期手续办理以及土地征收与周边群众解决问题方面,街道办积极协调解决。我们也经常到企业调研,询问企业遇到的一些问题与困难,并积极协商解决,在企业用工方面也提供了大量的帮助,使企业在出口创汇这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这也为我们街道办镇域经济发展增添了不少动力。”

据杨建科介绍,结合耀州区“2432”工程发展战略,天宝路街道办根据现阶段发展特点和未来发展需要,调结构、兴产业、促增收,镇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目前,耀州花园饭店升级改造投资额已超2亿元,建设任务已达95%;北城国际购物中心完成投资1.59亿元,吸引鼎尚超市、魏家凉皮等一大批知名品牌入驻,批发市场、商业街区和特色夜市深度融合。如今,“北城”中心聚集效应进一步增强。2019年,街道办固定资产投资2.64亿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05.4%。2020年,截至10月,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6亿元,策划包装项目12个。同时,按照市、区市场培育计划工作要求,全面推进市场主体培育倍增工作。截至今年10月底,天宝路街道办共发展企业355户,完成个转企50户,完成总任务比率125.16%,位列耀州区第一。

“今年以来,我们结合耀州区“2432”工程,先后完成了花园商务广场项目、北城国际购物中心项目、锦阳城项目、老旧小区改造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任务,镇域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商贸新城、品质天宝’的发展定位,依托现有商业综合体,加大招商力度,提升消费档次,聚拢消费人群,形成批发市场、商业街区和特色夜市深度融合的天宝商圈新格局;切实做好已落户企业的服务保障,真正使投资者‘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充分发挥城郊优势,大力发展祥泰肉羊养殖等产业,形成城乡深度互联、相互带动的发展格局,实现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杨建科如是说。

全站热点
消费扶贫带动紫阳销售富硒特产9000万元

2020-11-26 17:11阅读

市农检中心党支部以党建推进事业发展

2020-11-25 15:02阅读

安康市首个楼宇党支部正式成立

2020-11-24 09:04阅读

签约5.17亿元 安康富硒产品北京推介会顺利举行

2020-11-20 16:05阅读

周至县气象局:“爱在路上”公益小天使走进气象站,零距离感受气象魅力

2020-11-18 18:21阅读

未央区召开“迎十四运·城市管理” 、疫情防控及生态环保工作调度会

2020-11-16 20:08阅读

抱团发展扩规模 延伸链条拓销路 土门镇依托集体经济领航产业化路子越走越宽

2020-11-14 08:1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