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艳素 田易轩
1995年出生在吉林的张文宇现任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办事处主任助理、常家河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后,他扎根基层开展驻村扶贫工作。两年来,张文宇荣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优秀基层服务志愿者、王益区脱贫攻坚最美驻村干部、王家河街道优秀包村干部、王家河街道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刚来到村上,张文宇有很多方面不适应,交通和食宿还需要村内干部群众的帮助和照顾。
“我是为村子发展和村民服务的,可不能拖了乡亲们的后腿,反倒是让村民惦记我这个学生娃。常家河是我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我要真正沉下去,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怀揣着期待,张文宇迅速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常家河村距离王益城区17公里,村子蜿蜒12公里,初到工作岗位,张文宇方言不通、沟通困难;没有食堂,饮食困难;村民分散,开展工作难。然而工作中的困难并没有击败这个年轻人,张文宇自己买车解决交通问题、自己做饭解决饮食问题,从吃农饭、说农话开始做起,向农村的点点滴滴开始学习。
“我就是地道的村里人。每当见到村民就像见到亲人一样,看着他们的笑脸,感觉苦和累都值了。”两年时间过去了,他的足迹遍布了常家河村最偏远、最幽深的山坳,成了农村基层工作的一把好手。
“做老百姓的工作,靠得就是心贴心”
张文宇主要负责党建和脱贫工作,他通过美篇、微信群、公众号等新媒体引导村民党员学习。同时,自主完成了村民五类分级架构,拟定了“一般户、边缘户、贫困户、沉淀户、能人户”分类施策,村民互帮互助的服务模式。
每逢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时,张文宇和驻村干部们都会分头开车接送年迈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让他们及时到达会场。现在路修好了,每逢提起张文宇,村内的老人们竖起了大拇指。张文宇带领村民贫困户参加王益区“乡村振兴运动会”,用协作和运动激发村子新合力;他结合制定贫困群众光伏发电项目、果库项目收益分红考核方案,2019年为每户兑付1000元以上;制定“两会四账一报告”流程,将村子一向棘手的问题整改工作开展得井井有条。在“三排查三清零”百日冲刺行动之际,仅仅一个月时间入户130余次,召开专题会议11次,清查问题9个,为6名贫困群众、两名致贫风险群众申请公益岗位,为4户困难群众申请临时救助,奠定决战脱贫的牢固基础。
“我是学农的,我要让农民收获满屋财富”
入职后,张文宇开展“股权量化”“成员界定”“土地流转”“企业托管”工作,因地制宜从渭南市蒲城县引进51亩金银花,从宜君县引进20亩翡翠梨,参与申请建成设施蔬菜基地项目和300吨苹果储藏气调库项目,实现了常家河村集体经济产业从无到有的转变。
作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张文宇充分发挥校地合作桥梁纽带作用,促成学校在常家河村建立集互动媒体、实地教学、学生实践为一体的首家技术服务站计划;先后联系学校“三下乡”实践队、农学院师生团队两次到王益区展开课题研究,为常家河村煤改电、生物质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并规划2019-2023五年产业发展新蓝图;他联系杨凌农业农村部检测中心老师,为常家河村富硒平安果提供技术支持,成功打造富硒产品;与学校教授沟通苹果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计划,并拟定了“苹果酵素”生产可行性实施方案,为村集体经济“一产带三产促二产”目标造血强肌。
在常家河村两年期间,张文宇扎根一线,他从稚嫩走向坚定,以奋斗者的姿态,为村民谋发展,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农人”的别样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