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再难都要把钱还清”——记陕西省第六届道德模范刘照元

2020-11-24 11:09  安康日报

2015年,刘照元的儿子因重病去世。

这给当时已经66岁的刘照元带来的除了悲痛,还有一张张因治病借钱而来的欠条。

出生于岚皋县蔺河镇蒋家关村二组的村民刘照元,原有一儿一女,女儿远嫁苏州。2013年,儿子得了鼻咽癌和淋巴癌。为了给儿子治病,刘照元夫妇花光所有积蓄,还向亲朋好友借遍了钱。可在2015年儿子还是因病情恶化离世了。两个孙子一个在早年儿子儿媳离异时跟随儿媳离开了家,另一个跟在老人身边。

当时英宝病重了,我们存的钱也花完了,急到我在狮子头大桥上连走了四个来回都没办法。幸亏亲朋好友和邻里乡亲信任我,借给了我们治病的钱。回想起当初家里的艰难境况,刘照元感慨万分。

肖光能4500元,刘英梅8000元,罗和前10000元,毕明亮11500元,许大新20000元老人因为不识字,借钱时有的请村里的会计帮他写了欠条,有的因借钱人信任连欠条都没写。

整整24万元,一笔借款就是一份天大的人情。刘照元将每一笔借款都深深地刻在了心里。

2015年8月,在简单办完儿子的丧礼后,刘照元夫妇就开始慢慢偿还债务。尽管刘照元一家被村里评为了低保贫困户,有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可是家里除了几间土坯房、一些残破的农具,连件像样的东西都没有。再加上他自己左眼白内障,完全看不清东西,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导致刘照元整个右腿时常只能靠止疼药来缓解疼痛面对24万元的巨债,他们该怎么办呢?

再难都要把钱还清,人家信任我,我也要做一个讲信用的人。这是当时刘照元心中的唯一想法。

可是年迈的刘照元除了辛勤劳作,又能有什么别的办法呢?去给村里的民营企业种植的白芨锄草一天80元,卖一把木椅子100元,卖一斤漆100元就这样,自己动手砍木材,做椅子,割生漆刘照元一天一天存着钱,又一笔一笔还着债。

每一笔借款他不仅还得清楚,更还得及时。2018年5月,因家里离村委会有十里多山路,农活又太多,刘照元头一年在村互助资金协会借了5000元买白芨苗的钱没来得及还。在还款时间超期了几天后,他急忙请村干部把钱带给村委会。

再多的艰难困苦,都抵不过要把债务还清的决心。到今年4月,刘照元已经还清了18万余元的债务,还剩下的5万余元要怎么偿还,他也早已计划得清清楚楚:家里种了八分地的白芨,明年就能有收成,十亩地的玉米,三亩地的魔芋,喂了4头猪到年底了就能卖,还能再割几十斤的生漆

您年纪这么大了,身体又不好,要是债还不完咋办啊?也曾有人这样问过刘照元。

我还不完,还有我孙子,我早就给孙子交代好了,要是在我有生之年还不完债,就让孙子还,一直到还完为止。刘照元坚定地说。

愚公不愚,一诺千金重。这就是刘照元,一位已经70岁的普通农民,一个替子还债的普通父亲,一个视诚信为信仰的平凡老人,他用勤劳有力的双手践行着自己的诺言,更是用行动诠释了诚信二字的深刻内涵。

2019年10月13日,新华社刊发了刘照元老人诚实守信的故事《巴山深处的诚信老爹》。在此之前,陕西日报、陕西文明网头条、文明陕西头条、腾讯新闻、都市新闻网、安康文明网、安康新闻网、金州播报等10余家媒体相继对刘照元的感人事迹进行报道。《安康日报汉江晨刊》在报道的同时配发评论《人活着就是一个信字》,刘照元老人诚实守信的品质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点赞,2019年8月获评陕西好人,同年11月获评中国好人。

(资料由市委文明办提供)

全站热点
张欣: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践行从检初心

2020-11-24 08:30阅读

高陵区三级书记面对面 联带联动促发展

2020-11-23 09:24阅读

商洛市举办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会

2020-11-20 09:36阅读

碑林区委常委、副区长侯学东带队调研德必(成都)川报易园

2020-11-18 09:51阅读

雁塔区社会救助宣传月启动

2020-11-16 17:57阅读

市委平安办副主任梁慧带队到徐家湾街道调研基层社会治理网格化建设工作

2020-11-13 15:42阅读

泾阳“党建+金融+创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2020-11-11 18: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