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金
“政银担这个平台好,利息低,服务好。解决了公司扩大生产的资金难题,真是帮了我的大忙啊。”铜川照金海棠生态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孟同根高兴地说。
由于抵押物原因,孟同根的公司扩大生产时融资不畅,缺少流动资金,今年3月,陕西省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铜川分公司(以下简称“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通过农担担保,为孟同根提供了150万元担保贷款,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现代金融的支撑。2019年6月,作为铜川市内唯一一家专注农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成立,该公司大力发扬“两脚泥、晒黑脸、睡地板”的农担精神,有力撬动金融资本投入三农,有效解决农业农村发展“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积极创新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机制,全力以赴引入金融“活水”,浇灌“三农”成长。两年来,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通过政银担合作等多种模式,累计为445户中小微农业企业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02亿元担保贷款,为全市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坚守政策定位 勇于负责担当
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是全国唯一的专注支持农业,不以盈利为目的,具有“财政+金融”、“政府+市场”属性特征的政策性担保工具。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坚守政策定位,主动与金融机构合作,市域内金融机构合作基本实现全覆盖;创新产品,开发便捷高效的村担贷农户小额担保贷款产品;与市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金投担产品,解决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反担保薄弱问题,加大了我市农村普惠金融支持力度。
疫情期间,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整合现有资源,建立项目绿色办理通道,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原则,提供专人专项、在线评审和网上审批等服务,加快资金投放速度,全力保障春耕生产。因受疫情影响按期还款困难的项目,公司迅速启动风险缓释机制,积极协调贷款银行进行展期或续贷处理,不影响客户信用资质。为更好地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稳定开工复产,该公司特别制定纾困政策,主动降费让利,在疫情期间担保费率降低至0.5%,逾期期间不收取担保费,保费让利共11万元,并降低准入门槛,提高风险容忍度。截至目前,该公司在保客户388户,是上年同期的3.7倍,在保余额为8081.65万元,是上年同期的2.3倍。
支持产业发展 助力脱贫攻坚
铜川市绿岭果业有限公司是集水果生产、技术服务、电子商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也是带贫龙头企业。该企业负责人王艳林说:“在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的帮助下,我办理了担保业务,成功拿到银行贷款。这样一来,公司就可以继续完成扩建,更好地带动周边群众劳动致富。”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积极推进政银担合作,集聚多方力量助力产业扶贫,积极探索实践农担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内生型“产业扶贫”模式。今年,通过支持铜川市照金海棠生态公司、陕西高塬农业公司、耀州区程明牧业公司等带贫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促进了贫困地区种、养殖等特色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贫困户脱贫致富。截至目前,该公司在保客户共带动贫困户约1879户,通过年底分红、流转贫困户的土地及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等方式,实现为贫困户年创造收入约900余万元,户均年创造收入约5000元左右。
深化政担合作 下沉农担服务
“政担紧密合作为农担支持服务铜川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我们将继续坚守财政协同金融支农政策定位,不断深化政担合作外延和内涵,充分发挥市场化、专业化优势,努力提供适应本地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的差异化、特色化、规模化融资担保服务,借助全市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春风,努力将农担服务下沉到乡镇一线基层,全力支持铜川镇域经济发展。”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负责人蔚警卫说。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今年4月,市财政局、农业农村局、金融办、银保监会铜川分局四部门联合下发了《铜川市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着力打造高效便捷的覆盖全市所有区县、乡镇的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服务网络体系。通过建立基层服务网络,实现将农担服务下沉到基层,打通服务人民群众“最后一米”。同时,为鼓励各乡镇主动通过农担政策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支持农业发展,市财政局等六部门建立了绩效激励等一系列配套机制,加大对各乡镇财政奖励力度,将乡镇吸收金融资本投入三农工作成效与财政支农资金分配等挂钩,对属于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所担保的信用良好的优质客户,可优先纳入财政专项资金扶持的对象,打出了政担协同支农“组合拳”。
未来,陕西农担铜川分公司将继续深耕主责主业,为我市农业农村发展引入更多金融“活水”,为真正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和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贡献更多的农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