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伯阳 实习生 董旋
“合阳位于陕西渭南东北部、黄河西岸。全县有贫困村(社区)104个,其中深度贫困村3个,建档立卡贫困户27056户97081人。”11月10日,在渭南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合阳县专场发布会上,合阳县委副书记张旭向大家介绍合阳县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张旭说,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合阳县举全县之力,下绣花之功,创工作之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2019年5月,合阳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告别绝对贫困历史。2019年年底,104个村(社区)全部出列,25713户94612人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97%,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
组战队 强措施 落实精准帮扶促脱贫
合阳县选派701名县级机关优秀年轻干部,组建104个贫困村驻村扶贫工作队、111个非贫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推动目标任务落地见效。深入开展“万人帮万户”活动,全县10012名机关干部结对帮扶27056户贫困户,一对一指导、心贴心服务。形成领导干部走下去一线指挥、党员走下去一线示范、干部走下去一线落实的精准帮扶体系。
同时,坚持应整尽整、统筹使用,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全力保障脱贫攻坚。2016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资金39.9亿元,其中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亿元(产业发展投入14亿元、占比78%,基础设施建设投入4亿元、占比22%)。切实加大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力度,设立风险补偿金2470万元,累计发放扶贫小额贷款3.72亿元,受益9582户,获贷率49.35%,做到了贷得到、用得好、还得上、稳脱贫。
大力推进安全饮水、村村通动力电、自然村通村组道路、安全住房、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村级文化广场、贫困村互助资金协会、贫困户产业到户“八个全覆盖”,解决了6.5万人安全饮水,新改建通村组道路227公里,农村电网升级改造766.4千米,新改扩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91个、文化广场74个,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彻底改变。
村建产业园 户有增收田 优化扶贫政策助增收
按照“村建产业园、户有增收田”思路,出台11项产业直补政策,发放产业直补资金5211万元,新建村级扶贫产业园220个、光伏电站21个,新发展特色主导产业9.8万亩,带动1.2万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村村建产业扶贫园”被列为全省20个扶贫模式之一,被推荐为全国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有效衔接范例县。举办农民丰收节、红提葡萄节系列消费扶贫活动,销售扶贫产品2415万吨,产值3.14亿元,受益贫困户2.1万户。
突出抓好就业扶贫,有组织转移贫困劳动力8587人次,开发特设公岗1455个、公益专岗266个;创建认定社区工厂、扶贫基地28家,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766人。基本实现了“有劳动力家庭户均一人就业”,让贫困群众端稳就业增收的“饭碗”。
合阳县始终把攻克深度贫困作为重中之重,成立由县委、县政府、纪委监委主要领导任团长的3个深度贫困村帮扶合力团,多方争取、整合使用,相继投入7300万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村容村貌提升等项目64个。3个深度贫困村中,兴隆社区贫困发生率由22.4%降至1%、河塬社区贫困发生率由39.6%降至1.2%、文王村贫困发生率由41.2%降至0.4%,均实现高质量出列,真正把深度贫困村变成了脱贫样板村。
聚合力 补短板 创新理念稳增收
持续开展素质好、收入好、住房好、生活好、家风好“五好脱贫户”和“脱贫路上最美的她”、脱贫创业之星系列评选活动,用身边事激励身边人,营造“我脱贫我光荣、我奋斗我幸福”的浓厚氛围。开展送政策、送技术、送文化和扶持脱贫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三送一扶”活动,组建先进事迹报告团、扶贫政策宣讲团和农业技术服务队、农民就业服务队、农村电商服务队“两团三队”,讲好扶贫故事,提升脱贫本领。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万名农民进农校“双万工程”,举办“四支队伍”培训班次32期,增强各级干部领富带富、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苏陕协作上,镇江新区共投入9485万元,实施项目46个,带动贫困户18896户增收;招引江苏项目7个,完成投资6.97亿元。校地合作上,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组建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和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三团一队”,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14个,引进新品种120个,示范推广新技术8000多亩,“三团一队”荣获陕西省组织工作改革创新二等奖,跻身国务院对陕西省2019年脱贫攻坚巡查情况反馈意见中7个典型经验。省企帮扶上,实施合力团项目5个,投入4600万元,带动贫困户3261户稳定增收。
实行脱贫攻坚单列考核和“一票否决”,推行干部选拔任用扶贫鉴定,提高脱贫攻坚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的权重。创新出台“二八分、对半考”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形成了以考核促任务落地、质量提升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