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稳定增收渠道 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记者 张伯阳 实习生 董旋
“近日,经脱贫退出核查,韩城市剩余贫困人口已全部达到退出条件。”11月9日,渭南市“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新闻发布会韩城市专场发布会上,韩城市委副书记杨澎就韩城市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进行新闻发布。
杨澎说,2014年,韩城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2690户41545人,其中:2017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79户10041人,贫困村51个,贫困发生率4%。截止2019年底,贫困村全部退出,剩余未脱贫621户919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38%。
党员做先锋全民齐上阵抓脱贫
韩城市不断优化脱贫攻坚的指挥、帮扶、落实机制,在持续推进“三级书记”抓扶贫基础上,建立了市委常委包联镇办、部门主要领导担任包联村一线“指导员”的帮扶机制,以及第一书记“双向选派”“双向管理”“双向培养”“双向激励”的工作机制。
选派182名第一书记、104名驻村工作队员离岗驻村,充实大学生村官200名,筑牢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同时,组织市域内51家企业和10家金融机构,包联51个贫困村和11个贫困人口较多的非贫困村,通过合作援建、就业带动、捐资助贫等方式,全面助力脱贫攻坚,特别是通过狠抓消费扶贫,让贫困群众增收明显。5年多来,全市贫困群众收入大幅提升,2019年该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5元,比2014年增加了4483元,增长了50.6%。
拓宽稳定增收渠道促脱贫
韩城市始终坚持把产业就业作为群众增收脱贫的治本之策。“十三五”期间,共实施各类产业扶贫项目189个,对有意愿发展生产的1044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落实了产业扶贫政策。建成5个万亩花椒示范基地和60个花椒种植示范点,对全市141个村1527户花椒种植贫困户实施了精准提质增效计划。
目前,全市大红袍花椒种植面积55万亩4000万株,年产量2700万公斤,年产值达37亿元,已基本实现贫困户以花椒为主、其他特色种养殖为辅的长、中、短期产业全覆盖。建成了2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和30余家扶贫工厂,集体经济组织收入突破10万元的行政村超过60%。同时,发挥工业产业优势,通过专项招聘、技能培训、政策激励、公岗兜底等措施,帮助贫困户就业创业、增收脱贫。目前,累计实现就业创业20584人。
坚决兜牢民生底线防返贫
韩城市全面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要求,在全市8个政务大厅设立兜底保障“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窗口,在全市范围逐户逐人摸排调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教育帮扶实现所有建档立卡户子女从学前到大学全覆盖;所有贫困人口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参保率均达到100%。建成农村幸福院159个,每年“以奖代补”投入运营经费1800万元,惠及老人突破3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老人1600人。按照“救治一个人、稳定一个家、安定一个村”的思路,建成了韩城市精神卫生医院,对贫困人口中的360多名易肇事精神病患者进行分类管理,门诊累计接待830余人次,收治住院病人60余名。同时还建成了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及时解决贫困老人、独居老人、失独断代家庭养老托管问题。
筑牢脱贫攻坚基础助脱贫
“十三五”期间,韩城市累计投入13亿元,实施贫困村道路建设工程266公里、农村公路“油返砂”整治工程132公里、饮水安全及提升工程149处,完成了客运班车、通讯、中心幼儿园、卫生室等一揽子公共设施配套。
目前,全市所有行政村(社区)硬化道路和动力电通达率达到100%,通信网络、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1727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00户)从土坯房、简易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所有行政村全部实施了村庄清洁行动,村容村貌、家居环境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全市共创建示范样板村24个,重点达标村79个,干净整洁村15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