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2岁的许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工作上兢兢业业,曾获省保密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2015年,主动请缨到旬阳县段家河镇薛家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大力发展扶贫产业,改善基础设施条件。2017年,该村顺利实现脱贫。当年,她被抽调到市脱贫攻坚指挥部综合协调组后,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积累的经验和在政府机关长期工作的优势,解难事、办急事、处琐事,把岗位视作责任、工作当成战场,为全市脱贫攻坚工作持续走在全省前列作出了积极贡献。
情怀不变,永做薛家湾的拓荒牛
自1994年参加工作后,许华就一直在政府机关工作。2015年,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刚刚吹响,她就毅然放弃城市的优越生活,主动请缨到薛家湾村担任第一书记。该村虽然紧邻316国道,是集镇所在驻地,但受土地条件限制,交通底子薄、经济基础差,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对于从未从事过农村工作的她来说,如何让贫困群众真正脱贫,是责任更是挑战。
农民是最朴素的,感情也是最真挚的,你真心待他,他也会真心待你。这是她在驻村日记里写的话。刚来薛家湾村时,村里的群众甚至是村委会成员,都认为她是城里人,又是一个女孩子,根本就吃不下苦,就是来镀镀金、走走过场,不愿真心深谈。
为了迅速进入角色,尽快熟悉社区实情、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打开工作被动局面,她一方面主动与村委会班子成员进行交流沟通,进村入户与群众谈心、拉家常、开现场会;另一方面,积极发挥第一书记这张名片的作用,梳理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向办公室和镇上领导汇报,努力争取各方项目资金。
慢慢地,她逐渐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当地群众也一改当初的抵触情绪,到如今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甚至孩子找工作、如何享受政策最大优惠都来找她,她真正成了群众的贴心人。从最初的疑虑观望,到离开时的不舍,老百姓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这个女子看起来还不错!
在她的努力下,积极组织群众筹集40万元,争取市交通资金48万元、烟草资金20万元,对七组2.2公里的通组道路进行硬化。改造低压10杆公里,解决了安全用电问题,实现了全村安全用电全覆盖。通过穿衣戴帽工程,曹山67 户群众完成了生态民居改造,人居环境大为改观。加大樱桃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将樱桃园区、山农养殖厂纳入市级园区予以扶持,推动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教育发展,筹集资金50万元用于中心学校建设。开展党建创新三亮三定和精神文明系列建设工作。几年下来,薛家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路变硬了、灯变亮了、村变美了,群众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热度不减,甘当指挥部的排头兵
2017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抽硬人、硬抽人部署,抽调科级后备干部充实到市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当许华接到指挥部报到函时,同事、亲戚、朋友十分不理解,善意地提醒说:你是女同志,刚从村上回来就又去指挥部工作,那是打仗的地方,是会流血流汗流泪的,你图啥?而只有她自己明白,能参与脱贫攻坚这一光荣事业,见证安康乃至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程,这是人生之幸。
初到市脱贫攻坚指挥部时,面对运转不畅、职责不清的公文运转现状,她认真思考,充分发挥长期在政府办机要科工作的优势,大刀阔斧对原公文流程进行改革,推行市政府办公文运转模式,从收文、发文等方面彻底规范公文运转流程,确保指挥部公文运转顺畅;制作公文处理流程图、修订完善脱贫办公文运转制度,购置文件柜、文件夹、保密设施,从硬件上提高公文处理水平。
接待工作中,她充分发挥女同志耐心、细致、周到的优势,加强与各方人员联络,从细节处入手,针对来宾身份、民族和饮食习惯,力求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受,累计完成79批次620人次的接待工作。会务服务上,增强主动、细节服务意识,从会场布置到桌签摆放,从通知领导参会到收集名单,尽管都是小事、琐事,但处处力求标准严、质量高,累计布置大小会议175场次。
车辆管理中,她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严格落实公车管理规定,规范派车,敢于说不,加强车辆调度、车辆停放、车辆加油、车辆维修,累计公务活动派车600余台次,对外租车派车200余台次,交通安全实现零事故。工作之外,利用休息时间对市扶贫局1978年以来的文书档案逐一进行整理入柜,对缺失的部分档案目录及时进行补录,确保文书档案资料的完整性。
这些看似平常简单、细小琐碎的工作,既凝聚了人心、赢得了掌声,也锤炼了意志、提升了水平。不管干什么工作、在什么岗位,她始终保持谦虚、好学本色,保持公职人员自律、自省、自纠本色,保持共产党员当先锋、争先进、做模范本色,时刻维护着政府公务人员和脱贫干部的形象。
(安康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