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岳凯)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新区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持续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各项重点任务,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组织要素保障。
筑牢根基,提升一线战斗力。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确定长命村等5个村为“一肩挑”示范创建村,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和“负面清单”制度;坚持问题导向,主动聚焦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新表象,严格落实“一村一策”整顿机制,集中开展转化提升,2019年以来,实现7个村整体转化跃升;对标开展“全面达标、争创示范”活动,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对标7个方面把脉会诊建《台账》,及时跟进奖补,创建省级示范村3个;建立脱贫攻坚成效与村干部补贴挂钩机制,坚持“月考核、季排名”,切实发挥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全面激发村干部工作积极性。
凝聚力量,助力打好攻坚战。结合各级督查检查反馈问题,针对帮扶力量不均衡、驻村人员履职不到位等问题,及时调整充实一线帮扶力量。今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及时向全区脱贫成果任务较重、产业基础薄弱、返贫风险较高的5个村增派科级驻村干部,全面提升帮扶整体成效。聚焦2020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根本任务,制定印发《关于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加强扶贫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施方案》,全面实施扶贫干部能力大提升行动,举办全区“四支队伍”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培训,切实提高一线扶贫干部能力本领。按照“四不摘”要求,全面系统抓好“四支队伍”尤其是第一书记队伍的日常管理,采取“四不两直”工作法,直插一线看情况、找漏洞,建立通报反馈机制,提升驻村帮扶针对性、时效性、满意度。落实“三项机制”要求,积极培树郑丹、席军、周扬等一批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紧盯市场,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清产核资等程序,实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全覆盖,扎实推进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负责人,确保党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面领导;立足实际,培育发展特色长效产业,打造樱桃、苹果、葡萄、花椒、金银花等产业;积极整合现有资源资产,稳妥有序推进各村产业发展和资源优势整合,引进陕西伟凯威箱包制造有限公司,在野狐坡村建成社区扶贫工厂,实现“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扶贫的转变,现已辐射带动100余人就业,真正实现让群众在家门口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