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安康学院以真帮实扶助力乡村脱贫发展

2020-10-19 12:01  安康日报

□ 屈玉渊

近期,一则安康学院连续三年被评为陕西省双百工程先进单位的讯息,引起学校师生的关注点赞。近年来,学校视双百工程为政治任务和职责使命,选优派强,集智献力,借学科特色和人才优势,紧扣基层发展实际和百姓急需,以真帮实扶解决百姓生活的艰难困苦,助力白河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迈入振兴发展新阶段。

聚才智,克技术之艰

学校紧扣安康市生态旅游、富硒产品等六大生态循环产业,组建专班人员,成立白河县双百工程扶贫工作队,盘活农学、茶学、制药工程等学科领域拔尖人才,在科研领域持续输智赋能,助力企业改进提升生产工艺,推动地方茶叶加工技术、非洲猪瘟防控技术、魔芋栽培技术、富硒产品加工技术等产业发展升级改造,实现高质量发展。2020年8月,学校权群学教授团队的科技成果基于作物养分需求的猪沼园循环农业模式研究与示范被教育部选用并向全国52个未摘帽贫困县涉农科技成果推广。

盯需求,除业务之难

他人首急,重在解难。学校紧盯基层需求和业务之难,瞄准白河县发展电子商务和大数据需求,组织电子商务专家开展专业培训,助力基层打通电商物流最后一公里,补齐业务短板,布局互联网+农业新业态,解决农产品销售和配送问题。大数据思维背后的基本知识是统计,学校为助力白河县统计人员提升业务能力和水准,组织学科首席专家培训专技人员50余人,助力白河县打造统计人才新高地。销售问题始终是基层群众关心的大问题,学校成立技术团队,组织食品营养专家、木瓜专家、茶学专家,借力网络电商平台,线上线下齐发力,打通木瓜酒生产、流通、消费渠道,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真正解决基层的业务难题。构建企业+贫困户+高校的联帮联扶模式,遴选采购优质农产品,助力企业多渠道销售,助农增收致富。

强服务,破合作之困

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院校转型发展的要义之一,是实现内涵式发展的路径之一,更是明晰定位、强化竞争、延伸合作的关键举措。学校紧扣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特色产业培训模式,强化横向协作,形成了学校负责提供师资,培训机构组织发动,争取政府资金扶持的培训模式,聚焦地方所需,产业发展所求,校地合作之困,精选领域专家和学科首席代表近20名,与安康10县区密切合作,开展特色产业扶贫培训,让高校科研成果在基层大地实现转化。通过深入田间地头,对标安康果树栽培、食用菌、魔芋高产栽培等基层的普遍关切,开展有针对性、导向性和可持续性的专业培训,解决基层发展瓶颈,加深校地合作共识,让基层大地结出更多百姓认可、校地满意、企业省心的校地合作新成果。据悉,学校目前已在全市建立科技服务点110多个,80%以上研究课题紧扣地方发展,建成国内外最大的野桑蚕种质资源库,育成金丝1号彩色蚕茧等成果。

问症结,解家庭之苦

由于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尽管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仍然有一些贫困家庭大学生难以支付进入大学需要的各项费用,以致于部分大学生放弃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学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师生帮扶措施,兼并实施学习能力提升、心理素质帮扶、爱心实践塑魂、就业能力培育等育人工程,确保人人有人扶、个个有人帮,切实从生活实际、学习情况、心理引育、就业导助等方面解决问题。从扶贫视域分析,教育扶贫有效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既能解决基层贫困家庭的短期贫困问题,又能助力贫困家庭彻底摆脱脱贫,实现个人和社会双重价值。据悉,2019年该校困难类毕业生就业率高出全校3个百分点。

全站热点
“以购代捐 以买代帮” 助力潼关顺丰软籽石榴售卖

2020-10-19 09:08阅读

安康农商银行开展全国第七个扶贫日主题宣传

2020-10-17 22:02阅读

光盘行动引领城固旅游文明新风尚

2020-10-16 13:09阅读

长安区召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全体)会议

2020-10-15 10:38阅读

第九届陕西省艺术节群星奖曲艺门类决赛开赛

2020-10-13 20:33阅读

自强路街道打造一站式“自强企业home+”工作站

2020-10-12 09:27阅读

兴平供电公司:电力扶贫照亮美好生活

2020-10-10 14:0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