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云慧)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拥有光照充足、雨水适量、土地富硒、气候温和等农业种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年来,安康市抢抓精准扶贫和产业振兴政策,打好生态王牌,把美丽和富裕联结起来,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发展起茶叶、魔芋、辣椒、枇杷、核桃等农村主导产业,以三变改革为抓手,统筹推进抓脱贫、稳增长、调结构、优生态、惠民生等各项工作,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发展动能持续集聚,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实现了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切实把老祖宗留下的一方山水保护好、利用好了。其中,紫阳县遵循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发展规律,全面推进主导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努力做大做强紫阳富硒茶产业,目前全县有12万人从事茶叶生产,茶产业已经成为紫阳百姓脱贫增收的当家产业,打造了安康产业脱贫致富的成功样板,也给予全市各地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重要启示。
延长产业链条。产业要提质增效,就要走市场化、集约化道路,牢固树立 强龙头、优布局、建基地、提规模、创品牌的思路,坚持做大产业规模与优化结构并举,因地制宜、示范引领,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订单农业入股分红互联网+、消费扶贫、文旅融合等产业扶贫模式,实现政企联合、产销整合,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业生命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旅游业,把群众增收镶嵌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链条上,让农民更多分享农业产业化带来的增值收益。
激发双创活力。依托农业产业资源,从项目、金融、人才、环境、服务、培训等方面完善创新创业政策,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创业创新主体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原则,以建立农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及农产品深加工、休闲旅游、电子商务、农耕体验、健康养老等多形式创业,实现人才、资源、产业、技术向乡村汇聚,增强创新创业活力,打造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促进本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现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两业共赢。
推动科技兴农。加大科技力量的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通过新品种和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不断优化农产品的品种结构,依托互联网平台创新营销模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坚持绿色导向,鼓励企业走低碳、环保、循环发展路径,引进富硒、生态、环保型项目,推广无公害种植、加工、包装等技术,发展高精尖名特优绿色农产品。加快实施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食品研发监测、商品流通体系建设、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品牌建设与市场开发等建设工程,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品牌,提升农业产业发展层次、质量和效益,切实做好乡村产业振兴这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