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市文化和旅游局:真情帮扶水峪奔小康

2020-09-24 09:10  铜川日报

本报记者 董唯韦

走进耀州区锦阳路街道水峪村文化民俗展室,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张张村里年轻人结婚时的照片。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黑白照片,到本世纪初的彩色结婚照,再到如今品类繁多、色彩艳丽的结婚照,照片里的人们无不洋溢着幸福和快乐。

水峪村党支部书记杨春平高兴地说:“这些照片就是咱水峪村发展变迁的缩影。水峪村民俗展馆是咱市文化旅游局出资建的,展陈的所有照片都是我这些年慢慢收集的,村里年轻人以前结婚都很简单朴素,在自家院子里办酒席八菜一汤招呼亲朋好友。再看看现在,城里大酒店就是咱的结婚仪式现场,水峪农民也过上小康生活了。”

抓党建 促脱贫

水峪村由原水峪、吕坡和穆塬三个行政村组成,位于耀州区城北8公里处。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307人,目前已脱贫88户302人,现剩余5户5人均为兜底保障贫困户。

市文化和旅游局自2015年帮扶水峪村穆塬组以来,始终把抓党建助脱贫作为联村帮扶的着力点,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织密建强党的基层组织体系,不断增强党的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把党在贫困地区的执政根基筑得更牢、战斗堡垒建得更强,使其成为脱贫攻坚的“主心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攻坚动力,汇聚起万众一心抓脱贫的强大动能。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市文化和旅游局机关党支部与水峪村党总支结对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共享文化成果、共树脱贫信心、共奔全面小康”等主题党日活动和共建结对活动。始终把水峪村的帮扶工作作为检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成效的重点,通过结对共建、政策支持、技术培训、文化惠民、机关党支部志愿服务、“一对一”结对等多种措施,实施了村容整治、道路亮化、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等惠民项目,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水峪村党总支以党员活动日为载体,通过党员+贫困户、党建“1+N”、党员无职定岗等活动,强化党员的教育管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015年至今共发展党员8名、预备党员1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村党总支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明显增强,切实把党组织力量集中放在了脱贫攻坚第一线。

抓基础 补短板

水峪村2018年撤村合并以后,各自然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尤其以穆塬组情况最差,村民走的是狭窄泥泞的村行道,没有路灯,天黑以后出门都不方便,由于路不好走,村子几个星期见不上一个外来卖菜的,好多群众宁愿租房到邻近的交通方便的村子去住。

“现在村里有灯有路,村委会也有健身设施和农家书屋,村民们住进了小平房,吃上了净化过的自来水,出门就是水泥路,生活越来越好了,群众都愿意回来住了,咱们致富奔小康的劲头更足了。”村民崔杭洲高兴地说。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分别筹集资金13万元为水峪村配置安装路灯60余盏,照亮了村里的大路小巷;出资5万元为穆塬组购置磨面机一台,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活;投资15万元为穆塬组修建了一座旅游厕所,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5万元,为穆塬组建设了文化墙(村委会)、村道文化墙等,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累计投资6万元每年秋播季节为贫困户每户赠送优质化肥2袋。还积极为村上争取了旅游公厕项目、文化设施配备资金2万元、村文化墙建设资金3万元,协调市体育局配置了价值10万元的广场健身器材。

同时,累计协调耀州区相关部门完成了该村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实现全村413户安全饮水全覆盖,铺设通组水泥路1.1公里、砂石路3.5公里,彻底解决了群众吃水和行路难题。

抓产业 强支柱

苹果、花椒和大棚蔬菜是水峪村的三大主导产业,市文化和旅游局与村委会立志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多次邀请省、市、区苹果专家到村上为讲课培训,动员群众扩大苹果种植规模。为了做大做强苹果产业,走一村一品发展路子,在壮大规模的同时协助村上引进滴灌、覆膜、诱虫灯、秸秆覆膜等先进管理技术,推进精细化管理模式,水峪村的苹果种植逐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带动、专业化管理、网络化销售、品牌化引领的良好态势。同时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已建成500吨果库一座,在建1000吨果库一座预计年内投入使用。目前,水峪村苹果种植面积达1050亩,被我市确定为千亩现代果业示范区,果业人均收入达7680元。

近几年,全村共争取到市文化和旅游局、耀州区以工代赈办、邮储银行耀州区支行等单位扶贫项目建设资金累计达到240余万元。三年以来,水峪村新栽苹果园200亩、新建樱桃大棚40亩、新增花椒种植面积500亩、新建苗圃10亩、实施节水灌溉100亩……水峪村也先后荣获全国“一村一品”苹果示范村荣誉称号、市级双十增收先进典型村等称号。

真帮扶 暖人心

近年来,市文化和旅游局的11名帮扶干部每月定期走访包抓的12名贫困户,逐户了解饮水、住房、教育、就业等政策落实情况和收入情况,针对入户后了解到的具体情况,从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出发,对各自包抓的贫困户开展了实质性的帮扶措施,得到了贫困户的认可。

贫困户崔杭洲原在耀县二号信箱打工,收入比较稳定,但去年不再打工后严重影响了家庭收入,市文化和旅游局帮扶干部王东林与村干部多次协商,将村里的公益性劳务向崔杭洲倾斜安排,保证了家庭稳定收入;贫困户邹巧娥和女儿均长期患病,无稳定收入来源,市文化和旅游局帮扶干部周浩多次与市就业局联系,为其争取到扶贫公益岗位,家庭收入增加稳定;帮扶干部冀金惠多次到包抓户任义宏家中,为其儿子多方联系电焊工作,协调有关部门争取去年打工拖欠工资,并为任义宏孙女送去“六一”节日慰问,联系志愿者组织开展长期帮扶工作,推荐参加“山里孩子看城市”活动,保证孩子享受到良好教育。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市文化和旅游局增派了一名副县级班子领导、一名驻村工作队员,扎根一线真帮实扶。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董念文说:“今年我们已经为水峪村协调申请了投资20万元的文化大舞台项目和文化小院项目,这将更好地完善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将文化惠民、文化扶贫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进一步让群众产生文化获得感,进而转化为自强不息、建设家乡的决心和力量。”

全站热点
平利:坚持“六抓” 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

2020-09-23 18:00阅读

灞桥街道学习组积极组织开展首个“政协委员活动日”

2020-09-22 17:35阅读

电子城街道召开“社区建设集中月”成果转化提升工作暨区域化党委成立推进会

2020-09-21 14:56阅读

周至县开展2020年网络安全宣传周“金融日”集中宣传活动

2020-09-18 16:22阅读

中国(西北)红色数据湖一期项目建成投用

2020-09-17 08:09阅读

薛新虎:种优质酥梨 做品质农业

2020-09-15 10:03阅读

延安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重拳“双打”

2020-09-11 21:0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