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红卫
城市“人口增容计划”实施以来,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将其作为“一把手”工程和年度重点工作,持续开展网上网下宣传,制定出台户籍便民措施,优化提升服务理念,发挥部门协作联动作用,实现了乡村人口逐步向城镇集中、北市区人口梯度向南市区转移、周边地区人口不断向新区迁入。2020年上半年,全市新增人口32069人、减少人口7557人,净增实有人口24512人,其中:新区新增人口9792人、减少1589人、市内梯度转移14178人,净增实有人口21781人。虽然城市“人口增容计划”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以优势的宣传环境吸引人。一是重点动员发动。以农村、城市结合部为重点,在网上网下宣传的同时,开展“千警进万户”活动,组织全市公安民警、辅警,深入村组、棚改区、移民搬迁点、建筑工地、商业网点及周边地区,通过入户宣传、集会宣传、巡回宣传,动员农村人口向城镇落户,外来人员及时迁转户口。二是加强协作联动。以部门为重点,主动与民政、人社、组织、招商、工信等部门对接联系,对招录招聘人才,新建项目务工人员,社区、小区、单位、企业有申请落户需求和有落户意愿的,实行上门宣传办理。对棚户区搬迁点居民,实行户籍整体迁移。三是狠抓普法宣传。以新区为重点,加大户籍法律法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户籍观念,扎实开展人口普查整顿工作,全面摸清居民人户分离底数,采取针对性措施,将“人户分离”人员户籍及时迁移,上门集中办理,增加新区实有人口。四是借助平台引人。以流动人口为重点,在我市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人才招聘、高校招生会等现场设立宣传服务点,在周边地区、高等院校,依托网络平台宣传铜川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政策优势,引导周边地区人员向新区迁入,助推人口增容计划落地落实。
以优势的服务环境吸引人。一是优化便民举措。严格落实户籍9项新政及7项便民措施,做到证件免费办理、业务线上受理,零门槛落户、三分钟办结,打造落户门槛最低、流程最优、限制最少、效率最高的服务环境。二是提高能力水平。组织开展户籍民警岗位大练兵活动,落实岗前培训、定期轮训,增强工作能力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冷硬横推”“庸懒散慢”问题发生,努力做到“服务不缺位”。三是加强硬件建设。升级改造全市户籍办公设施设备,配齐配全硬件设备,为城区派出所户籍室配备自动化设备,努力做到便利、快捷服务。四是实行线上办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应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建立网上户籍室,实行网上24小时受理、办理户籍业务,切实把“一张网、一扇门、一次办”落到实处,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五是优化服务管理。落实《铜川市居住证管理办法》,优化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充分享受公共服务,对来铜居住三天以上流动人员全部登记,居住证2个工作日内办结,手续齐全当日办结,积极引导流动人口将户籍迁移我市。
以优势的治安环境吸引人。一是助力城市建管。全市公安机关坚持铁腕治霾,加强城市路面巡查和定点检查,强化道路扬尘管控、车容车貌整治,积极主动配合城管、住建部门开展市容整治、违法拆迁等城市管理活动,开展“严管样板街”创建,深化“文明交通行动”,打赢“创文保卫”冲刺战,助推城镇化建设高质量发展。二是严打违法犯罪。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狠抓行业领域治乱和突出治安问题整治,严打破坏和扰乱重点项目建设秩序的违法犯罪,巩固放大“和为贵”调解室经验做法,推广1+3+X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铜川”。三是重点服务保障。落实重点项目五级包联机制,在重点项目工地建立警务室,派驻专职民警,悬挂公示牌,公布包联领导、责任民警和联系方式,指导企业开展安全宣传、治安防范、信息研判、矛盾排查、纠纷化解等工作,做到企业有求、公安必应,全力服务保障重点项目建设。四是强化巡逻防范。全面强化“大巡防”工作,坚持警力上街面、上路面、上景区、上繁华地段,组织小区、单位、工地的保安、“红袖章”开展群防群治工作,不断织密安全防范网,进一步预防各类案事件的发生,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以最优治安环境引项目、聚人气、增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