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兴平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兼顾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社会效益,全力加快美丽新兴平建设,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河流生态大为改观,美丽乡村不断涌现,在关中大地上奏响一支绿色咏叹调。
擦亮生态底色,跑出绿化加速度。该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抓手,实施生态提质扩容行动。注重生态保护,按照应绿尽绿的原则,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今年以来,累计完成栽植雪松、樱花等大规格苗木5000余株,全民义务植树近70万株;投资3500余万元建成十里荷香生态公园,硬化绿化堤顶道路9.2公里。注重绿化提升,坚持绿随路建、绿美结合的原则,新建特色经济林等4000亩,绿化阜寨西环乡路、东晟路、南环路等道路38公里;实施城北花海主题公园建设项目,总面积120亩,已初具规模。注重城乡美化,开展路边、水边、景区周边洁化、绿化、美化三边三化环境整治,加强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净美庭院10452户,挂牌2548户,创建示范一条街18条,示范村40个,打造出陈李村、南安谷村、办尚村、花王村等4个国家森林乡村。
强力防污治理,打造净化新格局。坚持生态保护和污染防治并重,全力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民生实事来抓,持续开展重点行业VOCs污染整治,压减污染物排放量;推行机械化清扫、精细化保洁、地毯式吸尘、定时段清洗、全方位洒水的五位一体作业模式,减少道路扬尘;大力推广使用洁净煤等清洁能源,全面建成1.38万户清洁取暖改造。打好碧水保卫战,在全市建立三级河长制体系,由4名市级河长、16名镇级河长、169名村级巡河员构成,实现三级河长全覆盖;建成运行水质监测站1座,对境内3个排污口进行全时段监管;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市60个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37%。打好净土保卫战,坚持畜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生产与减排同步推进,建设堆粪棚7561平方米,完成17家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基础设施建设;鼓励秸秆、人畜粪便沼化还田,在全市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区12个,示范点93个,带动完成秸秆综合利用面积27.2万亩,利用率达到96%以上。
统筹城乡发展,夯实同化奠基石。牢固树立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理念,着力构建生态、宜居、美丽家园。规、建、管并举,突出规划引领,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目前已完成全市30个村庄规划编制。2019年组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以原城市管理监察大队和原土地规划监察大队为班底,并入水利、交通、商务等部门相关人员,推进城镇精细化管理。路、电、网配套,整合资金,完善安全饮水、安全住房、通电通网、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境内农村公路达到1010公里,全市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水电路房网实现全覆盖。产、城、人融合,坚持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相结合,集中力量建设兴渭产业园,流转土地16899亩,发展苗木花卉产业6500亩,种植特色农业2000余亩,种植中草药500亩,带动115户341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同时,将现代农业与观光旅游深度融合,建成了集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三产融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唐丹丹 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崔亦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