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由
“我在考上大学学习了陶瓷专业后,对陶瓷渐渐培养出兴趣。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陶瓷的认识由浅到深,让我意识到陶瓷可以是一种用来表达日常生活的媒介,使我的艺术视野和思想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991年出生的范婧婧,本科和研究生就读于景德镇陶瓷大学,本科是陶艺专业,研究生转为美术学专业,在2015年成立了个人陶瓷工作室,签订了她与陶瓷的“宿命之约”。她的作品曾参加陶溪川美术馆首届72亼青年艺术家计划,72亼青年艺术家计划设计展等。作品曾获“大地奖”陶瓷创作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
此次参展,范婧婧带来了自己的作品《秘方》。作品为薄如纸的瓷片,并以中医药材为釉衣,分别做成中药处方和水墨抽象画的形式。在范婧婧看来,陶瓷与中医具有相似的神秘感,陶瓷的神秘感来自烧制过程的偶然性,也因这个行业工艺技术的师徒传授模式。只有当观者站在釉面反光的角度才能看出处方上书写的药材名称,带有透明不易识别却可知具体内容的处方,与直观可见但无法具体了解的抽象画展现出隐与显的转换,暗含着阴阳的辩证关系,正如我们对事物的认知,秘密的存在是否也取决于观看的层次。
“我之前在书籍和博物馆里了解到耀州瓷系的一些知识,相较于景德镇系的白瓷,耀州瓷的特点很鲜明,温润醇厚,我很喜欢粉青和天青釉失透的玉质感,感觉和当地淳朴的民风很像。”谈及耀州窑和耀瓷小镇未来发展的方向,范婧婧说:“中国陶瓷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认为像耀瓷小镇这种展览交流活动很好,因为要更加全面地认识传统沉积下来的文化,不但需要本地年轻人的力量,去传承去深耕去创新,更需要文化交流帮助审视自身的特点和可发展的空间,所以定期举办这类展览,可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