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黄金蔬菜”开启西关村致富路

2020-08-28 10:24  渭南日报

椿芽是香椿树的嫩叶尖,营养丰富,常用于制作各类美味佳肴,故而又被称为“黄金蔬菜”。

椿芽多呈黄绿色,而临渭区丰原镇西关村的椿芽则色泽鲜红,叶面光滑且具有独特香味。细嫩多汁、味甜爽口的独特口感更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这也使得临渭的红香椿走向全省、迈向全国,产品销往全国主要大中城市。

丰原镇西关村是典型的贫困村,共有两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768户2857人。全村共有耕地4600亩,主导产业有花椒、香椿、猕猴桃。一个无资产、无资源、无主导产业的“三无”村,如何通过大力发展香椿产业,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村?

“三年前,村里新班子上任后,就把如何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作为头等大事。”村主任梁卫军说,他们通过朋友的介绍,外出走访调研学习,多次召开村干部座谈会,最终决定在村里发展集体经济香椿种植园,说干就干,当即就流转土地200余亩,开始大规模种植香椿,走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道路。

“今年香椿开始采摘的时候,我就来产业园采摘,每天能赚70元,这个香椿能摘三茬,那段时间我就一直在产业园务工,差不多能赚1000多元。”贫困群众王驴娃笑着说道。

优质的产品生产出来了,销路是最大的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将新鲜的香椿芽子销售出去,并卖出满意的价格,这成了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一时间村镇干部亲自上阵,纷纷出谋划策,想尽办法做好销售,镇长王疆还拍抖音帮助群众卖香椿,并积极联系超市、饭店送货上门,逐步打开了市场。

由于香椿的销路、价格有了保证,西关村周边的村民都争先恐后地扩大种植,目前,丰原镇香椿种植规模扩大到500多亩。

规模上去了,产品往哪销?价格怎么上得去?这又是摆在大家面前的难题。

为做大做强香椿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2019年丰原镇政府和村“两委”想办法、拓思路,依托现有的香椿种植规模,在香椿深加工上花心思,西关村以集体名义注册成立了渭南翎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拓展香椿精加工产业,他们通过注资新建“长寿塬”红油香椿酱厂,成功开发出了“长寿塬”牌香椿酱,该项目于2019年开始实施,建成一条集清洗、冷加工、分拣加工、包装成品存放、冷藏冷冻为一体的香椿深加工生产线。该生产线于2020年7月投入使用,目前日产量500瓶香椿酱,日生产额4000元。

“香椿酱确实好吃,味道清香纯正,价格也很实惠。”品尝过西关村生产的香椿酱后,大家都啧啧称赞。

据了解,通过项目生产运行,将提升镇域内香椿种植产品向深加工模式延伸,把不能及时售卖的香椿加工储存,可有效提高香椿的储藏周期和附加值,不但可以减小农民的损失,而且提升了种植户的收入。该项目的实施将惠及贫困户67户2857人,预计年生产香椿酱10吨以上,增加村集体收入7万元以上,带动贫困户每人年增收600元。

“我们几个姐妹从厂子开始生产就来干活,从香椿酱料的制作到拌香椿,再到最后的装瓶都是手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香椿的口感。”香椿酱生产车间负责成品生产的梁毕芹对这份工作很满意,她每月能挣2100元,既能就近干活,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一举多得。

为进一步抬高“身价”,提高知名度,西关村成功申报注册了长寿塬红油香椿酱商标,树立了自己的品牌。如何做大做强香椿产业这块特色招牌,村主任梁卫军说:“之前村里零散种植香椿,就卖个几百块钱,现在扩大销路、提高香椿知名度之后,又建成了香椿加工厂,村民靠种植香椿和在厂里打工及年终分红,一年下来也能有万余元的收入!”

人勤地生金,民和产业兴。贫困群众越来越富,西关村香椿的名气也越来越大,干群劲头十足,思路也更广阔了。对此,丰原镇镇长王疆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该镇将充分发挥农业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对花椒、辣椒等进行深加工,生产花椒酱、辣椒酱、香椿酱等产品,继续将产业做大做强,增加村民收入,真正让香椿这一特色产业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

全站热点
临潼供电公司“把脉问诊”服务大客户 营造良好用电环境

2020-08-28 05:20阅读

石新英:创业在合阳 传承香文化

2020-08-27 10:12阅读

副区长高少军到小金街办安庙村督导检查脱贫攻坚工作

2020-08-26 10:26阅读

区投资商务局扎实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2020-08-24 17:37阅读

2020第五届韩城花椒大会隆重启动

2020-08-21 18:01阅读

临潼区召开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暨中央依法治国办实地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推进会

2020-08-19 22:20阅读

逆行的白衣天使 追梦的商洛姑娘

2020-08-18 09:1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