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对我来说,现在这日子就是小康生活” ——记阿庄村贫困户的幸福生活

2020-08-27 09:03  铜川日报

本报记者 田甜

“小康生活什么样啊?”“对我来说,现在这有的吃有的穿有的住,啥也不用愁的日子就是小康生活。”在印台区阿庄镇阿庄村,村民王双荣和妻子郭葱秀坐在自家敞亮的小院里,与记者聊起了小康。

2012年,王双荣在外出打工时发生意外事故,导致肋骨断裂,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就这样倒下了。当时正值家中三个孩子都在上学,治病的钱加上孩子们的学费和家中日常开销,让王双荣和妻子不禁皱紧了眉头,除了种地挣的辛苦钱外,他们不得不向亲戚好友低头借钱。“那几年,过得太难了。当时最怕对不起孩子,让他们上不起学!”王双荣回忆。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打响,2015年王双荣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了使王双荣一家尽早脱贫致富,帮扶干部借助扶贫政策帮助王双荣一家发展产业,并定期为其培训产业技术,以此来提高收入。据了解,王双荣家现在种植苹果、花椒和玉米共计8亩,年收入可达二万余元。除此之外,三个子女在上学期间都享受到了教育资助,在学校领取贫困助学金及助学贷款等。

如今,大女儿招考到家门口的阿庄镇人民政府,二女儿和小儿子还在读书,成绩都很优异,家里的产业也搞得有声有色,日子过得是一天比一天红火。王双荣经常感慨:“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娃们能上起学,让我们一家的日子有了奔头。活了50多年,就数这几年最舒心!”

说起家里变化大的贫困户,阿庄村可不只有王双荣一家。

村民王双虎也是2015年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近年来,除了和王双荣一家一样,各方面都享有政策扶持外,王双虎家最大的变化就是搬进了和曾经截然不同的新家。“我家以前住在老城堡子,那房子是我爸七几年盖的土木结构的瓦房。因为年久失修,房子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这两年政府搞危房改造工程,我家被安排搬到河南移民社区。现在这二层平房贴了瓷砖壁纸,还安了暖气,出门就是市场,住着舒服得很!”说起新房子,王双虎高兴地和记者讲起来。

全面小康路上一个不能少,脱贫致富一个不能落下。阿庄村在认真分析贫困户特点后,坚持因户施策、多措并举促脱贫。村里在注重发展贫困户个人产业的同时,也同步发展起村集体经济。养牛场是阿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产业扶贫项目,面积2100平方米,可养肉牛125头,集饲养、繁育为一体。该场按照“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的带动模式,通过务工、提供饲料、入股分红等方式,多渠道带动群众增收。目前,共有11人在牛场实现长期务工,50户群众通过为牛场提供饲料实现增收,牛场在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每年为全村54户贫困户每户分红200元。

在阿庄村明亮干净的养牛场里,王文斌正在往食槽里添加草料。“我就是咱阿庄村里人,在这上班主要负责喂养肉牛,活不累,每月能挣近3000元的工资。我觉得在自己村里有班上、能挣钱,美很!”王文斌高兴地说。

这几年,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阿庄村可以说一年一个样。现在的阿庄村已经成为大山深处的美丽乡村。记者刚进村口,就看到了“美丽家园幸福阿庄”的字样。走进阿庄村村委会,到处都展示着村庄的发展史,透过一张张照片、一组组数字,能更好地理解这片土地上发生的变化。

王双虎在自己的新房里热情地招呼着记者及村干部的到来,他给我们每个人都倒了一杯茶。他说:“小康生活就像这茶水,甘甜清冽。”

王双虎和妻子曾经因为贫困而离开过村庄,如今又回到了村里。有了这个“一来一回”,他们更加体会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不易。“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王双虎边说边给大家续茶,我们也闻到了那茶水飘着的甜甜味道。

全站热点
安康、汉中、商洛三市联合开展“逢五” 严管严查交通违法统一行动

2020-08-26 18:02阅读

喜报!雁塔区代表队在西安市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中取得傲人佳绩!

2020-08-26 09:55阅读

铜川市出台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十五条工作措施

2020-08-25 08:16阅读

践行初心使命 守护百姓健康

2020-08-22 10:05阅读

市检察院启动第三个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

2020-08-20 10:18阅读

长武:点亮贫困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心灯”

2020-08-18 12:10阅读

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全力推动创文攻坚战

2020-08-16 08:03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