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宜君县“四个精准”推动扶贫小额信贷健康发展

2020-08-27 09:02  铜川日报

(通讯员 赵志龙 石文博)宜君县是全国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县。普惠金融工作开展以来,宜君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扶贫小额信贷政策有效落实,破解了贫困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在群众发展生产、激发内生动力、培养良好的信用意识等方面及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6年以来,宜君县依托普惠金融示范区建设,紧抓脱贫攻坚实施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为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期以内、免抵押免担保、基准利率放贷、财政全额贴息的扶贫小额信贷。

精准发放,确保贫困户有效需求全覆盖。政府通过财政贴息和建立风险补偿金等方式为贫困户增信,银行向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的基准利率贷款,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缺乏资金的问题。截至2今年7月底,全县扶贫小额信贷累计投放1866户7773.73万元,申贷获得率100%,实现了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全覆盖。

精准创新,重塑贫困群众致富内生动力。宜君县通过实施扶贫小额信贷,将资金精准投向贫困户,为贫困户输送“血液”,重塑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

失信贫困户信用重建机制是该县金融扶贫工作中的一项重大创新举措,扶贫初期有的贫困户无资金发展产业,但有发展产业的意愿和能力,因各种客观原因造成失信,无法获得贷款。宜君县在政策上设计了一个救济渠道,探索实施失信贫困户信用重建机制。金融机构通过重塑贷款流程、财政提供担保等措施再次发放贷款,帮助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归还贷款,完成信用的自我修复。目前该县共为542户失信贫困户进行信用重建,覆盖了失信贫困户的81%,授信2166万元,发放贷款2007万元。

强文平是彭镇建档立卡贫困户,2011年3月因车祸致残,为治病在信用社申请借款的2.8万元本息无力偿还,形成不良记录,发展产业无资金。在“信用重建”政策帮助下,宜君信用联社向其发放扶贫小额贷款5万元,购买鸡苗500余只,年收入增加2万元,逐步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精准施策,积极化解扶贫小额信贷风险。2019年6月份以来,扶贫小额贷款集中到期,各相关单位紧密配合,按照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规定,向贫困户宣传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依规进行清收、续贷、展期工作。

县政府分管领导多次召开扶贫小额信贷逾期清收推进会和专题会,对清收工作做了详细安排部署。各乡镇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村四支队伍、包扶责任人配合乡镇信用社进行清收,稳妥合规办理展期、续贷。县信用联社班子成员分片包抓乡镇,对即将到期的扶贫小额信贷建立台账,逐户研判制定处置方案,分析借款人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掌握风险底数,及时进行处置。

县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周对各乡镇上周扶贫小额信贷处置情况进行通报,在处置任务较重时采取日通报制度。县金融办组织扶贫局、财政局、信用联社联合对各乡镇扶贫小额信贷处置情况进行督导检查,现场分析研判指导解决清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全县设立了1718万元的风险补偿金。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风险补偿、展期、续贷的流程及触发条件,审慎启动风险补偿机制。

截至今年7月底,全县累计收回贷款6258.49万元,逾期2万元、逾期率0.13%,续贷展期率19.68%,现金归还率80.08%。

精准发力,持续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扶贫小额信贷政策的落实,极大地提升了贫困群众的金融素养和使用金融工具的能力。通过风险处置工作,进一步摸清了资金用途,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违规问题进行了及时整改,提高了资金使用的精准度。使部分贫困群众形成了自觉还款的意识,充分认识到个人信用的重要性,克服了他们“等、靠、要”的思想,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改善了农村信用环境,更重要的是,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得到持续优化,为金融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站热点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领导对雁塔区地质灾害汛期防治工作进行检查

2020-08-26 17:55阅读

西安市“七五”普法总结验收第二检查组实地验收灞桥区“七五”普法工作

2020-08-26 09:35阅读

铜川市出台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十五条工作措施

2020-08-25 08:16阅读

践行初心使命 守护百姓健康

2020-08-22 10:05阅读

渭河第1号洪峰顺利过境新一轮洪峰预计20日到达渭南市

2020-08-20 10:15阅读

三原聚焦四大重点领域加大投资力度

2020-08-18 12:10阅读

市生态环境局全面推进行业“清源”行动

2020-08-16 08:02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