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姜兴民
夏雨潇潇,四时更替。转眼间,韩思超来到新区咸丰路街道办野狐坡村已经两年了。两年来,他完成了从一个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干部的蜕变,用自己的知识为脱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了贡献。
2018年6月,韩思超作为选调生来到野狐坡村的第一天,村上的委员便递给他一顶朴素的草帽。他觉得圆圆的帽子戴在头上不大不小刚刚合适,照照镜子颇有些趣味,加上黝黑的肤色,自己俨然成了一位“下地干活的好把式”。翻来覆去地看着这草帽,他想,这大概是村里希望我真正能够“头上戴好草帽子,双脚扎进泥土里”,而不是来当镀金的“花架子”吧。
野狐坡村是新区远近闻名的葡萄种植大村,但因为长久以来葡萄种植缺乏统一的规划指导,多是村民自产自销,野狐坡质优味美的葡萄却始终卖不上高价,成为了困扰村内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经与村“两委”班子成员沟通交流,决定依托村内现有特色农产品种植优势,精心打造野狐坡村葡萄品牌,而申请商标的任务,就落到了韩思超的身上。
经过多方打听,韩思超积极对接商标注册中心,亲自参与设计,成功为村集体申请了“牛耳山”商标,为野狐坡葡萄进军高端市场、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他还主动为葡萄销售申请了拼多多网店,自学制作宝贝详情页,积极向专业人士学习网店运营技巧。目前,网店正处于试运营阶段,预计正式上线后将极大程度地拓宽葡萄销售途径,为葡萄跨区域销售搭建了平台。通过这件事,他看到了农业产业发展对知识的巨大需求,也让他坚定了扎根泥土,为新农村发展做出贡献的信心。
郭育民是野狐坡村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作为一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各级领导的帮助下,他依靠一门家传的酿醋手艺,开起了柿子醋作坊。小作坊凭借着绿色天然的原料选取和传统朴素的发酵工艺在新区创出了名堂,但年前他却因为一个事发起了愁。
原来为了打开市场销路,村上联合帮扶单位为郭育民的醋争取到了进驻超市的机会,但因为所用的醋瓶规格的原因,称重装瓶总会在瓶口空下好多,有碍美观,总会被人质疑缺斤少两。又因为不会网购且不知醋瓶的采购门路,他常常兀自发愁。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在和村党支部书记商量过后,韩思超主动请缨承担起了为郭育民网购醋瓶的任务,上网搜索、货比三家、报价统计,最终在网上为郭育民找到了心仪的醋瓶。虽是一件举手小事,却解了郭育民的燃眉之急,看着装得满满的醋瓶,他笑得合不拢嘴。
就这样,野狐坡村经常可以看到韩思超头戴草帽,走进田间地头、走街串巷、入户寻访的身影。一路走来,原本陌生的脸庞也被乡亲们渐渐熟悉,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小韩”。他平易的态度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可,干的件件实事得到了村民的称赞。
刚来村上时,韩思超发现村上的宣传形式很有限,大喇叭、宣传栏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下,网络宣发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青睐,茶余饭后,智能手机已成为了浏览新闻、娱乐消遣的首选。为了能够丰富村上的宣传形式、便利村内的信息发布,让村民进入移动互联新生活,韩思超利用业余时间申请了“野狐坡村”微信公众号并负责日常维护运营,截至目前,公众号已经开设“野狐坡村简讯”“扫黑除恶”“聚焦农改”“创业事迹”等多个专栏,辐射带动全区数百读者用户,成为了野狐坡村重大活动、消息通知、专项工作的重要宣传阵地。在疫情后期,利用微信公众号配合短视频发布“招工宣传”,为村内扶贫工厂解决了用工难的实际问题。
为进一步激发村内产业扶贫的干劲与活力,韩思超积极参与村内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从撰写项目可行性报告到调处征地现场村民矛盾,以及挨家挨户做工作,让群众放下心结共享发展,都有他的心血和汗水。令人可喜的是,京东云仓将于今年建成使用,预计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升新区乃至铜川市农产品销售的科技含量及仓储质量档次,降低物流成本,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稳定就业,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下坚实基础,为全村长远发展积蓄实力。
两年的时光,在人的一生中犹如白驹过隙,并不漫长,头上戴好草帽子,双脚扎进泥土里,韩思超活跃在野狐坡村的各项工作中,用自己的工作实力赢得了村党支部和村民的夸赞,被选为村党支部副书记。2019年6月,他还获得了毕业院校西北工业大学颁发的2018届“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学子建功立业奖”二等奖,他用自己的实绩实践了他不负初心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