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水果总面积发展到58.9万亩,产量58.5万吨,其中苹果56.2万亩,产量55.8万吨,园林水果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7%以上。
“抱团取暖”促畜牧业转型升级
我市不断加快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组建生猪、羊、奶牛、蛋鸡、肉牛5个畜牧产业联盟,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伊利、大北农、新希望、哈哥兔业等知名龙头企业来铜投资兴业更为畜牧业突破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全市畜禽养殖规模化养殖率达75%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9年,全市畜禽存栏400余万头(只),全市畜牧业产值约占农业总产值的17%左右。
市羊产业联盟通过抱团发展,带动群众发“羊”财,消除了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单打独斗带来的风险,解决了销售渠道不通等问题,加快高效生态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推进畜牧产业转型升级。该联盟探索的“四个五”产业扶贫模式,被省农业厅编入全省产业扶贫模式和脱贫范例汇编进行推广。
目前,该联盟拥有成员已达89个,覆盖铜川全境及周边地区,全年饲养量达6.5万只,已带动铜川1650多户贫困户养殖肉羊2.6万只,产值2400多万元,贫困户通过托管代养户均分红1200元。带动养殖户种植牧草13000多亩,实现收入370万元。
产业集群提升中药材发展潜力
近日,宜君县彭镇彭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成片的党参、丹参长势良好。在龙头企业和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带动下,村民在基地务工挣工资,既享受年终分红又有土地流转费,日子在忙碌中越过越甜蜜。
像彭村一样,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市场运营模式,在全市已有10多个乡镇30多个村通过流转土地或示范带动等形式种植药材2万多亩,使贫困户既获得地租收入,又获得打工收入,贫困户每年收入可达到5000元以上。
我市有198种药材载入1985年出版的《中国药典》,党参、黄芩、黄芪品质优良,“耀州黄芩”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加快中药材种植、研发、检测、流通四大基地建设,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提升铜川中药材产业综合竞争力。先后出台了《关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奖补办法等支持政策,陕西起源、药王谷智慧农业公司等10多个龙头企业(合作社)通过“订单农业”、设立最低保护价等方式发展中药材种植,已形成8个重点种植区域,规模化率达60%以上,种植面积达15.75万亩,其中丹参、黄芩、党参等主导品种占总面积的70%以上。发展医药企业30家,产值突破30亿元。
多元化经营主体加快产业升级
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我市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通过新主体的进入,引入发展现代农业的新理念、增加新技能。
目前,全市共有各级现代农业园区达52个,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国家级产业化示范基地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建成规模11万亩,年产值超过15亿元。全市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7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92个、职业农民3663名、家庭农场456个。创建了2个省级、2个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销售+加工+生产”的利益连结方式,促进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作为耀州区小丘镇的龙头企业,铜川海升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通过示范基地的建设,对周边地区农户的苹果、樱桃、草莓进行了技术推广,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步伐。通过人才培训、技术观摩、示范等形式,把当地种植能手培养成产业化工人。同时,通过土地流转、吸收就业、农民入股、推广示范园技术等形式,带动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867户。
不负韶华,只争朝夕。立在新时代的潮头,铜川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培育农业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加速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看,黄土地上,铜川正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