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艳素
三年来,铜川国企扶贫合力团主动对接贫困地区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通过加快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以及规模以上企业培育等,变以往企业驻村联户扶贫中以援建为主的“输血式”扶贫方式为“造血式”扶贫方式,按照企业主体、市场主导的思路,主攻产业扶贫,布局项目、组建企业、培育产业,发挥了在项目、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扮演不同“角色”,形成助力脱贫攻坚整体合力,使得合力团在我市扶贫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国企合力团助力脱贫攻坚是我省在全国的首创。2017年5月18日,陕西省国资委成立了省国资委系统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宝鸡、咸阳、铜川等9家合力团,铜川合力团为第三合力团,铜川合力团由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团长单位)、华能陕西发电公司(副团长单位)、陕西医药控股集团公司、陕西金融控股集团公司、陕西供销企业集团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第十研究所、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10家单位组成。
党建引领,竖起脱贫攻坚“风向标”。为加强帮扶力量,2019年2月,组建了铜川合力团临时党支部。2月26日召开了第一次临时党支部支委扩大会议,会议通报了2018年铜川合力团在铜扶贫工作情况及2019年工作计划,4月组织召开了临时党支部民主生活会。2020年5月下旬,组织召开2020年第一次临时党支部会议,以开展党建活动促脱贫,通过召开党支部会议、座谈等形式,有序推动国企扶贫工作的开展。
积极协调,做好产业扶贫“调解器”。今年以来,市国资委与铜川合力团、各区县联络办及相关单位对接协调30余次,到区、县和企业调研25余次,并邀请合力团单位来铜开展项目调研8次,积极与成员单位对接洽谈,力争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目前,市国资委共向合力团报送产业扶贫项目135个,涉及中药材种植、乡村旅游、果品加工、光伏发电、畜牧养殖等多个领域。
“在脱贫攻坚中,龙头企业扮演着当地产业发展的‘引路人’。在扶贫过程中探索出了多条各具特色的扶贫路径。截至目前,合力团共计对接项目16个,开工项目16个,建成投产项目16个,已投资金额1.7106亿元,带动就业人数838人,带动贫困户2981户。”铜川市国资委主任张峤说。
其中,2017年陕西医药集团签约的宜君县绿川农业核桃种植和粗加工项目投资资金50万元已到位。项目通过托管贫困户的核桃园、贫困户务工及收购贫困户的核桃带动贫困户增收,已带动153户贫困户142人就业,每人年底分红1447元;2018年,陕西医药集团与宜君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约的500万元,其中300万用于食用菌产业项目建设,已带动12户贫困户,121人就业。200万用于宜君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丹参、黄芩等中药材种植建设,已带动204户贫困户,30人就业。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签约的贫困村光网建设项目共投资1000万元,2018年已投入资金500万元,2019年追加投资500万元,38个贫困村光网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2018年,华能电厂对照金社区工厂捐赠300万元用于厂房建设,2019年陕西电信捐赠22万元用于购买机器设备。高速集团、华能电厂、陕西电信在该厂定做工服,准备近期集中签约,实现了“扶上马送一程”,帮助企业持续发展。
多方配合,为贫困家庭子女就业做好“撑伞人”。在市国资委与市扶贫,局、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努力下,2017年、2018年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在贫困家庭子女中招录收费员,两年两次共录用了我市65名贫困家庭子女,这些贫困家庭子女已走上高速公路收费员工作岗位,月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2019年省高速集团等3家单位降低用工门槛,放宽用工条件,为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提供33个就业岗位,共招录6名贫困人员。
“扶贫难在产业,重在就业。2018年和2019年先期征集了234个岗位,部分企业招录人员已正式上岗。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如何让困难群众尽快实现稳定就业,显得更加迫切重要,为使困难群众尽快实现稳定就业,年初我们迅速成立了就业扶贫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专班、专人、专事’的模式积极高效推进,制定了镇村两级就业扶贫计划,完善了就业创业培训、就业问题处理机制。为解决我市贫困户剩余劳动力问题,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继续征集376个就业岗位,市国资委与市属重点企业公交公司对接,希望拿出一部分乘务员、驾驶员等岗位给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峤说。
不断探索,做好消费扶贫“宣传员、销售员”。合力团成员单位共在我市采购贫困户农副产品消费共计380万元。2018年扶贫产品交易会,现场采购农副产品37.1万元,2019年分别在春节、中秋节、第二届扶贫产品交易会采购327.4万元。今年4月份,市国资委协调省高速集团将各区县的土特产推介到各大高速服务区,设立扶贫农产品专柜,广泛宣传推介我市扶贫农产品,以带动贫困户增收,巩固脱贫成效。今年5月初,市国资委联合市委办、市商务局等5个部门在石柱镇西古村开展“送温暖、助脱贫”活动,动员6家国企现场采购16万余元,同时还与贫困户签订了长期购销合同。带领海升农业、上林源葡萄销售人员到合力团成员单位逐一拜访,推销铜川农产品,提高了铜川农产品的品牌和知名度。
市国资委对照省国资委今年要求,把转变产业扶贫变为正常的投资经营行为,联系省医药集团来铜川考察了中药材项目,推荐了方舟制药和新丰禾药业。市国资委还邀请合力团成员单位积极参加铜川市第三届扶贫农产品交易会,动员各企业优先采购贫困家庭农副产品,建议签订长期供货合同,通过消费扶贫带动贫困户经济发展。
提升水平,做好扶贫工作“培训员、监督员”。为提升农业产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市国企扶贫联络办公室每年开展2次国企扶贫培训,2019年4月和8月,市国资委联合铜川合力团成员单位组织各区县联络办、生产企业、合作社负责人一行130余人次两次到杨凌示范区进行铜川市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训。今年下半年计划继续组织各区县联络办、生产企业、合作社负责人开展两期培训。
2019年,铜川合力团6家成员单位(华能陕西发电公司、电信科学技术第四研究所、电信科学技术第十研究所、中国电信陕西分公司、中国冶金地质总局西北局、国家无线电频谱管理研究所)共同捐赠资金共计30万元,用于培训扶贫。通过培训,提高了企业负责人的业务素养,为企业的顺利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对已开工的项目做好服务工作,督促各项目企业加快建设进度并及时反馈有关项目的进展情况。
开拓思路,推动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了拓宽贫困户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解决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最后一公里”难题,走出一条“互联网+脱贫致富”的新道路,积极探索“互联网+”扶贫工作新模式。2019年4月,特邀中国社会扶贫网电商扶贫事业部技术人员宁洋一行来铜进行现场培训讲解。目前,两个电商平台各区县已有15余家企业及合作社注册成功。2020年,市国资委联系供销集团,发挥集团电商业务优势,帮助我市商家开网店,实现线上销售,并推荐了我市的扶贫农副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实现了商超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