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敏
利用市纺织厂原有老厂房改造建设的王益区黄堡箱包生产社区工厂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20个,产品远销美国、德国、英国等地;陕西吕食春秋食品加工社区工厂年产食品800吨,安置就业45人;陕西启丰农业中药材加工社区工厂经营中药材收购及加工,年产值达1500万元……
近年来,随着产业转型发展,王益区按照“统筹布局、产业合理、政策扶持、带动就业”的总要求,统筹考虑区内产业发展和贫困劳动力自身实际,盘活闲置资产,加大政策资金帮扶,农副特产品加工、食品加工、箱包制造等不同行业社区工厂建设有序推进、多元发展,各类群体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已建成社区工厂8家,年产值7560万元,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50个,带动就业227人,其中吸纳贫困劳动力43人。
盘活闲置资产 老旧厂房迸发新活力
铜川市纺织厂位于王益区黄堡镇,上世纪80年代最时髦的棉纱、棉布便产自这里,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时代变迁,纺织厂逐渐没落,现有的厂房前期一直处于闲置状态,院内杂草丛生、破旧不堪。像这样的国有企业闲置厂房,在黄堡镇还占据着不少的数量,目前,王益区能利用的土地面积屈指可数,而这些曾经的老厂房却无人问津、闲置至今。
保护好、利用好老旧厂房空间资源,既有利于挖掘新时代城市创新活力和发展张力,也将赋予新型产业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面对辖区内老旧厂房多的现状,盘活现有资源、引入新兴业态,酝酿老旧厂房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使命迫在眉睫。
2019年,王益区通过招商引资,利用市纺织厂原有老厂房改造建设成了王益区黄堡箱包生产社区工厂,由铜川德盛昌工贸有限责任公司建设,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建设面积2951平方米,于2019年12月10日正式运营投产,主要承接委托加工,年产各类箱包60万个,产值3000万元以上,充分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此同时,一部分从纺织厂下岗的老员工们又重新站在了工作岗位上,实现了再就业。“真是没想到,我现在还能在我们这老厂子里继续工作,去年11月,社区工厂投产招工时,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这里的活比较轻松,工资一个月能拿到两千左右,离家也近,家里有个啥事也能照顾上。”今年52岁的原纺织厂工人段建雄说。
在王益区,陕西吕食春秋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社区工厂)、陕西启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药材加工社区工厂)利用市金属公司闲置场地,陕西伊晟德食品有限公司利用矿务局原坑木厂闲置空地,王益区志强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花椒加工社区工厂)利用黄堡镇文明塬小学旧址等进行改造建设,全区社区工厂建设全部利用闲置厂房和土地进行建设改造,且位于贫困人口和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区域,符合社区工厂发展方向,既盘活长期闲置的厂房和土地,又增加带动了就业。
借助社区工厂平台 助力本土企业做大做强
在陕西吕食春秋食品有限公司(食品加工社区工厂),干净整洁的厂区环境、24小时消毒净化的生产车间,无不令人感受到专业和放心,该公司旗下有10余家“新语心”蛋糕连锁直营店,主要经营蛋糕、面包、中式点心等食品。2018年,该公司通过“企业+社区工厂”的模式,吸纳了周边贫困劳动力就业,发展壮大了企业规模,促进了贫困户就近就业和精准脱贫。该公司还建立了DIY烘焙体验中心、多媒体培训教室,让更多的创业者接受就业培训。
位于王益区青年路永乐堤的陕西伊晟德食品有限公司是我市一家本土企业,其所生产的“赫隆伊光”牌清真牛羊肉肉质新鲜、口感纯正,目前在全市已有8家门店,解决16人就业问题,全年营业额约500万元。作为本市一家清真自主品牌老店,2019年,公司投资500万元,利用矿务局原坑木厂闲置空地建成食品加工社区工厂,年加工肉制品35吨,产值500万元,新建成的生产车间环境整洁干净、设备先进,能满足企业未来更大的发展需求。“现在我们企业的规模扩大了,生产产量也增加了,我还计划未来在全市设立15家以上直营店,建立线上销售平台,带动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政府给了我们这么大的帮扶和支持,我们一定回馈社会,大力帮扶贫困人员到公司学习技能、支持自主创业。”公司负责人胡华敏表示。
统筹推进 让社区工厂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
近年来,王益区相关负责人先后赴福建、江苏等地考察学习,积极借鉴其他地区社区工厂发展先进经验做法,成立社区工厂工作专班,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积极搭建政府与企业信息沟通平台,及时掌握社区工厂岗位用工条件、薪酬待遇等信息和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今年以来,社区工厂已提供各类就业岗位信息100个,累计为5家社区工厂拨付各项补贴191.86万元。争取上级就业扶持资金及创业担保贷款对社区工厂的扶持力度,累计对社区工厂投入各类资金195万元。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宣传横幅等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力量,主动深入村(社区)、贫困劳动力家中宣传社区工厂,普及业务知识和社区工厂扶持政策措施,激发了贫困劳动力就近在社区工厂就业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