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要贯彻落实好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让全会精神在铜川大地开花结果,就要笃定心力,向稳而进,全面贯彻“六稳”“六保”要求。
行稳方能致远,稳是长远之计,更是当务之急。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以稳克难、以稳促转、以稳求进,确保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发展质量效率稳步提升。
笃定心力,向稳而进,全面贯彻“六稳”“六保”要求,要向存量要贡献,稳工业、保增长。工业是铜川的立市之本,也是经济稳增长的定盘之星。要把稳工业放到固根基的高度来抓,充分研判疫情对产业链的影响,一企一策精准帮扶,保生产、保市场、保盈利,力保中小微企业生存下来,推动骨干企业提质增效。要加快材料产业升级,加紧金隅冀东、尧柏万吨熟料生产线建设,力促陕西建工装配式建筑生产线达产达效,让新型建材成为铜川工业转型升级品牌。当前,我省汽车零部件省内配套率不足40%,我们要落实“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实做强做优”的要求,抢抓“300万辆汽车工程”战略机遇,推动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发展,推动达美、特必克等项目达产达效,做强“陕西制造、铜川配套”支撑。
笃定心力,向稳而进,全面贯彻“六稳”“六保”要求,要向增量要势能,稳项目、保投资。项目决定发展的增量、体量,谁抓住了项目,谁就在新一轮调整中赢得了先机。要巩固扩大复工复产战果,持续发力抓项目,按下项目的快进键,抓住调整的窗口期,积蓄发展的新势能,继续保持投资增长的势头。要发挥好项目包抓包联机制、稳投资工作专班作用,市级领导要下茬往项目上扑,多跑工地、多到企业,坚持“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本台账”,解决推进缓慢和落地卡壳等问题。要紧盯145个市级重点项目,力促新建项目开工建设,在建项目竣工达产,真正抓出有效投资、抓出产值效益。要对标国家、省上规划方向,持续加强项目谋划储备,紧盯入库项目抓“线上”推介招商,开展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努力形成抓大项目、大抓项目的生动局面。
笃定心力,向稳而进,全面贯彻“六稳”“六保”要求,要向基量要支撑,稳就业、保基本。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六稳”“六保”之首,稳就业既是稳经济、稳社会,也是稳民生、稳人心。要抓措施落地,落实好市上出台的稳就业十八条措施,紧贴产业需求和“新就业形态”,抓好网络招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要抓政策兑现,落实援企稳岗、减税降费等扶持政策,适度放宽管制,推行柔性执法,支持小商小贩、小店小铺灵活经营,支持社区工厂就地吸纳就业,对小微企业贷款贴息做到应贴尽贴。要抓重点群体,扎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全面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持续打击劳动保障违法现象,确保2020年基本实现无欠薪目标,切实维护劳动者基本合法权益。
笃定心力,向稳而进,全面贯彻“六稳”“六保”要求,要向变量要平衡,稳防控、保安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保稳定的重大任务。当前,巩固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依然繁重,我们要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因时因势完善防控措施,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入主汛期,要高度警醒、未雨绸缪,开展隐患排查,加强预警监测,强化应急演练,以扎实的预防准备保证安全度汛。要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在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同时,妥善处置政府存量债务和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确保政府债务率稳控在警戒线以下。要多措并举化解不动产登记、物业管理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历史遗留问题,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