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芳
“作为一名果业专家,帮助果农管好果园,结出好果子是我的本职工作。再说,这些事总得有人来干,我只是干了自己该干的事,这真不算啥。”这是市劳模、市园艺站高级农艺师和青山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说的。
果业专家的工作大多是在果园里完成的,和青山自1989年从陕西省仪祉农校果树专业毕业后,就一直奋战在我市果业生产一线,从事果树生产技术的研究、引进、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至今已有30余年。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和青山总是深入田间地头、春耕生产一线“传经送宝”,3月初,和青山带领市果业局劳模服务队,深入王益区黄堡镇孟姜塬村、王家河街道常家河村等鲜桃栽植集中村,为果农现场讲解鲜桃栽植技术,并对农户提出的桃树管理问题进行答疑解惑,给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实用技术培训课。
这只是和青山“传经送宝”的一个缩影,像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
发挥模范作用 实现帮扶村高标准整村脱贫
时间追溯到2017年。
和青山主动请缨担任印台区广阳镇任家塬村第一书记,在驻村帮扶期间,他始终坚持以抓党建促脱贫为统揽,以产业扶贫为重点,长期进行培训指导,使村上果园面貌改善,管理水平提高,收入增加。2017年,人均纯收入从7400元增长到9862元,贫困户全部脱贫,高标准实现整村脱贫退出。争取帮扶单位资金10万元,为村上11户贫困户新建苹果双矮果园35.8亩,并“手把手、面对面”对贫困户进行技术指导,有效提高贫困户产业脱贫技能水平。
和青山在入户走访中得知,贫困户刘新顺家中有5亩苹果园,早年间,在矿上打工不幸致残,一条腿装假肢行走劳作。了解情况后,和青山在果园管理、修剪、拉枝等关键环节,积极组织村干部、村上技术员帮助刘新顺管理果园,还帮忙进行树形改造,使他的果园面貌得到很大改观。
看着变样后的果园,刘新顺喜上眉梢。“人家专家就是不一样,这果园一下子看起来都亮堂多了。”他高兴地说,2017年,刘新顺家果园的商品果率提高到90%以上,果园收入超过5万元。同年,还被印台区评为“一强四好”脱贫示范户。
村上的井月义自从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就有一种赖贫思想,成天等靠要,啥也不想干,日子过得一天不如一天。
和青山知道后,经常隔三差五入户走访,在闲聊中得知,井月义的致贫原因是缺乏产业支撑。他多方奔走,几番联系,为井月义栽植双矮苹果园4亩,从栽植、栽后管理全程跟踪指导。
“和书记,我的果园已经结果了,虽然今年结得不多,但我这心里比啥都高兴”。井月义激动地说,今年他的果园已经全部挂果,他家也将通过产业帮扶过上好日子。
强化示范引领 促进果园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
近年来,和青山先后在果业主产镇村、贫困村抓建了多个现代果业示范区标准化示范园,通过技术指导,示范区和示范园果园面貌有了很大改观,果园效益大幅度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全市果业产业的发展。
抓建耀州区柏树塬村矮砧密植示范园500亩,贫困户10户30亩;抓建印台区周陵大樱桃优质示范园300亩,贫困户5户8亩。和青山指导苹果示范园实施标准化生产、大樱桃示范园实施规范化管理技术,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针对贫困户缺劳力、缺资金的现状,引导村上和合作社进行代管。通过精心指导,苹果示范园第4年已进入结果期,樱桃示范园管理水平和果实品质大幅度提升,使果农的收入稳定提高,贫困户也有了产业稳定收入。
抓建的孟家塬桃示范园,和青山统一实施单株限产、单枝单果、病虫生态防控等新优技术,使产量稳定、品质上乘、效益提高,连续多年成为全国效益最高的桃产区之一。
加强技术指导 提高果农及贫困户务果技能
为了能让果农和贫困户系统地掌握生产技术,和青山走村串户开展果树培训指导。冬天围在热炕上、夏天聚在大树下、站在讲台上、钻进果园里,他不拘形式传授新技术,足迹遍布全市的果业主产村镇和贫困村,近年来,共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指导100余场次,培训技术人员、果农及贫困户过万人。
疫情期间,和青山采用电话咨询、微信视频指导果农果园管理。组织果业系统劳模服务团录制“樱桃春季管理”“双矮苹果春季管理”“鲜桃春季管理”视频,通过市委组织部远程教育平台对果农进行线上培训。疫情有效缓解后,他先后深入耀州区克坊村、马吉村、韩古村、深度贫困村北梁村,印台区田齐村、周陵村、湫洼村、西固村,王益孟家塬村、常家河村、冯家河村等村落开展技术培训指导12场次,培训指导果农及贫困户600人次以上。
和青山表示,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作为一名技术人员,他将继续发挥劳动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