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激发产业转型新动能 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

2020-06-28 08:06  铜川日报

(上接第一版)

方舟制药已获得新药证书5个,发明专利8个,其中复方斑蝥胶囊一个单品年销售额就超过1亿元。

新丰禾制药引进的灯台叶总生物碱及胶囊新药项目已进入临床二b试验阶段。

……

目前,铜川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10.33万亩,发展医药企业30家,产值突破30亿元。“宜君党参”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今年,铜川将继续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加快3个中医药产业园建设,天一秦昆、千禾制药等企业投产运营,开工建设兴盛德三期、必康医药等项目,建设高标准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新种植中药材10万亩,引进医药企业10户以上,中医药产值突破50亿元。

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是铜川的另一张名牌。

夏日炎炎,漫步于《溪山行旅图》原景地的溪山胜境景区,顿感凉风习习,一呼一吸间汲取天地灵气,随手一拍就是一幅绝美的山水画。

来到曾是唐初三代帝王避暑行宫的玉华宫景区,则可观林海松涛、听山泉瀑布,让人流连忘返。

秦人村落景区建成运营,花溪谷创建为4A级景区,马咀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承办国家和省级重要赛事10余项。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50户,实现文化旅游体育综合收入165亿元,铜川在发展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集群方面交出了一张亮丽的成绩单。

今年,铜川继续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打造精品旅游工程,积极创建照金5A级、陈炉古镇4A级景区。全年计划打造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个,新增文化旅游体育企业60户,综合收入突破180亿元。

未来的铜川,将成为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魅力之城。新兴产业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今年疫情期间,从“云办公”到“云上课”,从智能制造到5G商用,从无接触配送到线上问诊,从“新基建”到线上“广交会”……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抗疫“利器”,为中国数字经济转型按下“快进键”,也为铜川积极发展数字经济产业增添了信心。

2017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积极落实大数据行动计划和“云端陕西”建设行动,瞄准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硬科技和黑科技,重点引进了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企业,拉开了铜川数字经济产业迅猛发展的序幕。

三年间,铜川引入各类数字经济企业110余户,市域内各类数字经济企业总量达到400余户;全市以B2B工业品电商交易先行引领发展,交易额累计实现147.56亿元,以B2C、C2C零售电商壮大为辅并行发展,交易额累计实现39.53亿元;相关企业上缴税收累计1.3亿余元。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对标全球商业航天发展进程,抢抓国家商业航天发展风口,“铜川一号”卫星成功发射,航天科技产业已成为铜川转型的新名片。

2019年,商业航天指挥展示中心、航天大道等开工建设,卫星测控站项目主体建成,引进航天科技及光电集成企业20家,铜川商业航天产业区被确定为陕西航天科技产业发展园区。截至目前,商业航天城入驻企业21家,引进高端人才30余人,在职人数232人,取得知识产权166项,实现产值8347万元。2020年预计产值10亿元以上,涉及卫星研产、卫星组网、卫星测控、航天动力、航空航天装备、卫星应用、人工智能七大板块,基本形成航天科技全产业链。

新时代带来新机遇,新机遇引领新发展。面对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我们要把传统工业和行业作为‘跟跑’产业,差异化创新发展,不断提质增效,进一步夯实基础支撑;把高端装备制造、先进陶瓷、生物医药、文化旅游体育作为‘并跑’产业,把握时机,奋力赶超,全面增强核心动能;把航天科技、数字经济作为‘领跑’产业,抢抓机遇,敢为人先,全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市长李智远说。

铜川,一个曾经为煤所困的城市,正在描绘一幅新时代转型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

全站热点
转换思维 凝心聚力 打响文化品牌打造产业高地

2020-06-27 08:08阅读

临潼区市场监管局扎实做好端午节前旅游市场秩序检查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

2020-06-24 21:20阅读

铜川市苏陕协作产业项目结硕果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2020-06-24 08:15阅读

山阳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组合拳”

2020-06-22 13:07阅读

全市建成23个村级党组织标准化省级示范村

2020-06-19 10:14阅读

“巡察岗位练兵”机制以“能上”激发“敢为”

2020-06-17 11:18阅读

席王街道全面整治人居环境,塑造全新面貌迎接十四运

2020-06-15 14:3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