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区县播报 > 正文阅读 >

“南社秋千”焕发独特魅力

2020-06-22 10:12  渭南日报

渭南日报 见习记者 王怡 贾维

6月19日,合阳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采访团走进南社秋千谷,亲身体验传统南社村秋千技艺的文化内涵。

在长约2千米,占地300余亩的秋千谷内,最吸引人眼球的是一个重达20多吨、高40多米的全木质的扛旗秋千,目前已通过扛旗世界纪录认证,吸引了周边县市不少游客前来体验游玩。此外,谷内还有辘轳秋、长板秋、生肖秋等各式传统样式的秋千,呈现出一种古朴与现代并存的独特景致。

南社秋千是流传于合阳黑池镇南社村的一种民间游乐活动,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相传在北宋时期,合阳人雷简夫在外地做官,他喜爱乡土文化,对秋千很感兴趣,每到一处,就把当地的秋千绘成图样带回来,收集了很多秋千品系。后经村民们不断构思,不断革新,反复加工改进,形成了今天形状各异的南社秋千。

从类型上,南社秋千可分为门式秋、天平秋、状元秋、轮儿秋、过梁秋、旋跌秋、长板秋、独绳秋等多种形式,可以一人荡、二人荡、三人荡、多人荡。秋千造型美观、构架均衡、绑扎牢固且晃动时起伏感强,易于荡高。最为独特的是,南社秋千所用器具一般取材于农具,其绑扎过程分为摆形、扎绳、逼楔、垫礅、起架、扯绳固定等环节,加上插花、系铃、插旗等装饰,好看又实用。

南社秋千蕴藏着当地人们良好的祝福与期望,与戏曲、社火、秧歌等结合,更能营造出一种欢乐、热闹、和谐的气氛,增加传统技艺的文化内涵。作为一种民俗文化、游戏与体育融为一体的传统民间技艺,2011年,南社秋千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南社村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享有“华夏秋千数关中,关中秋千数南社”的美誉。

如今,通过打造秋千文化体验式景区,南社村已连续多年举办秋千艺术节。秋千谷景区及旅游产业的发展,不仅让乡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其独有的“秋千魅力”,也成为推动南社村在小康建设道路上有力的助推器。

全站热点
汉滨区民政局多措并举做好防汛应急保障工作

2020-06-21 16:01阅读

全市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会召开

2020-06-19 16:02阅读

西一路街道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监督检查

2020-06-18 11:19阅读

王益区全力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

2020-06-16 13:10阅读

远离城市喧闹 体验慢生活 ——记者带你打卡铜川视觉系民宿

2020-06-14 09:02阅读

严汉平:扎实开展三排查三清零“回头看”

2020-06-11 17:01阅读

升级大改造!西安火车站将与地铁、公交实现零换乘

2020-06-09 16:05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