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艳素
“今天的收获,主要得益于党的好政策和帮扶干部的无私帮助。有了这么多好政策和援助之手,我们更加有干劲,日子也越过越有奔头……”提起今天的幸福生活,正在猪场忙碌的贫困户舒拴成有着说不完的话。
北神沟村位于印台区红土镇以北,是一个传统又闭塞的村子。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农户379户14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92户328人。
五年来,北神沟村按照“因地制宜、突出产业、典型带动、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发展村集体按经济,注重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在扶贫政策的支持和各方力量的帮扶下,截至去年底,已脱贫88户324人,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的6750元增长至10430.15元,贫困发生率降为0.28%,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摘帽任务。
北神沟村在群众自愿、支持的基础上,打造集体经济,用增收激发群众。北神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生猪养殖场始建于2017年,2018年6月村集体经济生猪养殖场投入运营。总投资350万元,现有办公室及饲料储藏间6间,猪舍3栋。合作社和正大集团签订了购销协议,由正大公司提供养殖技术指导及优质饲料进行育肥猪养殖,并进行统一收购。现在,猪场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仅2019年就盈利120万元左右,先后为92户贫困群众每户分红2210元。北神沟村还有另一个村集体经济,那就是光伏扶贫发电站,年产值32万元,村“四支队伍”共同制定《2020年度红土镇北神沟村级光伏扶贫电站收益分配方案》,按照“有劳有得、多劳多得”的原则,激励贫困群众参加公益事业。
北神沟村依靠市区各级就业扶贫政策和社区工厂,建立贫困家庭就业台账,统筹产业技术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等,为脱贫攻坚期间脱离原住址进城居住的移民搬迁户落实好务工就业和长期增收的保障底线。北神沟村还围绕“内生动力强、增收效果好、家居环境好、品德家风好、示范带动好”五项标准,坚持典型带动与全面推进相结合,集体劳动与义务劳动相结合,贫困户转变与全村群众参与相结合,制度约束与村民自觉相结合,引导群众形成自立自强、邻里和睦的新时代文明新风。
“目前,北神沟村以苹果种植、生猪养殖为主,以花椒、玉米种植为辅,多种产业齐头并进。下一步,村集体经济将从扩大生猪养殖规模,将千头猪场扩大为万头猪场,新建设沼气池1座,产生的沼气可作为养殖场生活、生产用燃料,也可服务贫困群众。同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投资450万建成有机生物肥厂,可有效利用猪场排泄物、玉米秸秆等生产生活废物,既解决了环境问题,又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产业扶贫,壮大村集体经济,为贫困户增收提供保障。”北神沟村第一书记董乾龙说。